东周天子总受诸侯欺负,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武王伐商成功后,建立了完备的分封体系,维护了一个庞大的共主联盟。当遭遇戎狄联合入侵后,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邑,此后被称为西周。这次事件让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成为傀儡,经常被大诸侯利用,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这一切要从周幽王说起。幽王的王后原本是申国国君的女儿,他们育有一子宜臼。周幽王更宠爱褒姒和伯服,于是废除了申后和宜臼太子的地位。这一举动违背了周王室自己确立的宗法制度,即废嫡立庶在周代是不被允许的。周幽王的举动严重影响了周天子的威信。
宜臼被废后逃到外公申候那里,申候决心为女儿和外孙报仇。但由于周王室的威望犹在,申候选择了联合戎狄。从周穆王开始,周王室多次征伐戎狄,这一行动导致戎狄不断侵扰边境。申候选择联合戎狄,无疑是出于一种战略上的考虑。
戎狄和申国联军攻入骊山,杀死了周幽王和伯服,褒姒被掠走,下落不明。这是周王室的一大耻辱,宜臼作为当事人之一,自然难辞其咎。他的行为让他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也使得诸侯开始和周天子离心离德。
周幽王被杀后,天下需要新的周天子。此时出现了诸侯国立周天子的局面,虢国拥立了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新周天子,而其他诸侯则拥立废太子宜臼为王。这两个周王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21年之久。这期间,周天子的威信进一步降低。最终,诸侯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支持平王袭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此时的平王更像是被诸侯“选举”产生的,他需要感恩戴德于诸侯的支持。
西周后期,周王室的国库空虚,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力衰败。部分诸侯开始不服从天子,这说明周王室的宗法制度和实力紧密相关。戎狄入侵导致西周镐京被毁,为了防备进攻,平王选择东迁。在这个过程中,周王室失去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实力大减。秦、晋、郑等诸侯在这场变故中获得了利益,开始不再服从周王室。周天子的财政能力随着土地和人口的减少而削弱,东周后期甚至不得不向外举债。
东周天子受到诸侯的欺凌,实际上是周王室实力下降的表现。这一实力的下降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从周穆王以来的滥用武力导致国力虚弱;加上周厉王和周幽王的胡作非为进一步降低了周王室的威望;东迁的平王正统性受到质疑;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失去使得诸侯实力超过王室并具备了称霸的条件。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实力是最大的宗法,“弱”才是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