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春福情系千帆海 人民文化欢乐属万家
记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活动
日前,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的为期近三个月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活动圆满落幕。这一盛大的文化活动自今年一月十七日起正式拉开帷幕,通过盛大的开幕式以及八大主题单元,共举办了五十多项数百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本次新春文化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精心组织的人气活动,充分展示了海淀区文旅融合的特色与魅力。开幕式大型“海之春”文化游园会作为活动的开篇之作,为整个文化季奠定了浓厚的氛围。接下来的八大主题单元涵盖了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示了海淀中关村文化的价值导向和深厚内涵。
在活动期间,传统民俗展示和非遗文化保护成为一大亮点。通过举办一系列传统民俗展演活动和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让市民在感受本土文化的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也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海淀的本土年味。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财富。在本次新春文化季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传统民间花会展演等传统民俗活动,集中展现了具有经典意味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如汉服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热爱汉服文化的市民参与,通过互动讲座和试穿汉服,让读者们对汉服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农历春节前夕,一场浓郁的民俗年画展在海淀科技园展开,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近150幅传统经典木版年画在阳光下一字排开,仿佛一幅民风民俗的长卷,鲜艳热烈、祥和吉庆。人们在这里欣赏到了浓郁的传统民俗,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非遗文化活动也是本次新春文化季的一大亮点。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非遗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及传承多彩非遗、创享美好生活的活态传承理念。如甘家口街道举办的非遗文化庙会,展示了糖人、剪纸、变脸等传统非遗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浓郁的传统年味。
本次“海之春”新春文化季活动不仅为市民带来了欢乐和喜庆,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市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海淀区将继续深入各社区基层为群众们分享非遗文化知识,让百姓共享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以文促旅,奏响海淀文旅融合新乐章
随着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海淀区的文化季活动也如诗如画地展开。在这片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共同谱写一曲优美的协奏曲。
在耕植图景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两梅展”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展室内,各色梅花与腊梅竞相绽放,芳香四溢,火红的红灯笼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这些梅花老桩树龄逾百年,其姿态秀雅、疏枝斜横,展现了北方园林的季相特色。除此之外,园艺师利用花期调控技术,展出了反季节开花的牡丹、玉兰等传统花卉,为新春增添了一抹亮色。
不仅如此,在香山饭店,一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的诗词唱诵会也如期举行。通过吟咏、京剧、歌唱等多种形式,再现了毛诗词的豪迈气概。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的连诵两首诗词,让观众领略到了伟人的风采,感受到了诗词中的大气磅礴和雄浑壮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海淀区文旅局积极“文艺进景区”的新举措,将文化内容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推动表演艺术、传统技艺等进入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中,更是注重增加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
在本届的“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上,海淀区文旅局不仅组织了文艺小分队进行慰问演出,还将文化服务送到中老年社区、基层街道乡镇以及中关村地区。适逢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来自海淀区的文艺轻骑兵带着春联、“福”字和歌舞走进老年公寓,与老人们一起品味“年味儿”。温泉镇和苏家坨镇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小年活动,将新年的祝福送到群众家门口。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还让广大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
在这个春天的舞台上,海淀区的文旅融合乐章正奏响得越来越响亮。从耕植图景区的梅花展到香山饭店的诗词唱诵,再到各种文化进社区的活动,无不展现出海淀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旅游的新气象。在这里,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为海淀区的文旅部门,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淀区的文旅融合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广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