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刘宇齐聚《我相信》 年轻人爱上京剧理
在这个充满流行文化魅力的时代,古老的京剧艺术是否还能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当传统与时尚交汇,又将如何激发出独特的火花?中国移动咪咕、东方卫视与南方周末携手打造的原创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第三期为我们揭晓答案。在这期节目中,展信人韩雪、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以及拥有“国风美少年”之称的国际男子唱演组合INTO1队长刘宇和著名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讲述了戏曲传承与创新的信念故事。
王珮瑜,这位“余派”老生的第四代传人,以她的人生经历向我们传递了对京剧的坚定信念。她选择了一件与自己人生紧密相连的物品——髯口,作为信念的象征。髯口,是塑造老生角色的重要道具,也是王珮瑜通往京剧艺术殿堂的桥梁。通过髯口的展示,王珮瑜深情地讲述了她从学戏、成角到成为京剧艺术传播者的心路历程。
初学戏时,髯口就是她的梦想。她曾经历过被公用髯口的异味困扰,但她并未放弃,反而立志成角,苦练功夫。四十岁时,王珮瑜在中国大剧院贴演《搜孤救孤》,与髯口的配合已浑然一体。多年来,她在台上挥过的胡子已有两千多次,台下总结的教材更是高达四十万字。她说,髯口让她深刻体会到京剧的乐趣,她对此乐此不疲。
面对京剧的时代挑战,王珮瑜始终致力于传统骨子老戏的创新与传播。她明白,要让现代观众重新发现京剧之美,需要优质的演出和持续的推广。她说,“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认同京剧是人间美事。”
同样在体验“人间美事”的,还有INTO1队长刘宇。这位国风文化传播者通过书信分享了自己对中国舞蹈与传统戏曲融合的。他受到王珮瑜的启发,从京剧中找到舞蹈创作的灵感。2017年,他挑战以京剧为主题的舞蹈《梨园一生》,用传统与流行的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刘宇说,他从京剧的戏妆、戏服中感受到说不出的美感,开始尝试复刻京剧的妆容与装扮。他的小视频在网上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这也坚定了他从传统戏曲中寻找舞蹈创作灵感的信心。他深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让更多人看到了他。
王珮瑜在刘宇的书信中也看到了自己普及京剧的初心。她回忆起自己作为京剧演员的使命感,观众需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她鼓励年轻人像刘宇一样,通过舞蹈、艺术等方式传统与流行的融合,让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这期节目不仅展示了京剧艺术的魅力,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孕育出的独特火花。王珮瑜和刘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信念,传承与创新并行,就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我相信》这个舞台上,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新颖相遇。这里,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信念的展示。当我们醉心于传统艺术的美妙,专注角色演绎的时候,一位京剧名角和青年偶像的相遇,仿佛点燃了文化传承的烽火。
王珮瑜,这位京剧的传承者,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深深打动了我们。而INTO1-刘宇,这位青年偶像,也在她的指点下,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定军山》的唱腔中,王珮瑜一展歌喉,边清唱边指点,INTO1-刘宇在她的指导下,进步神速,悟性高的他,声音如水晶般晶莹剔透。
白燕升前辈,这位一直致力于戏曲文化推广的老艺术家,对王珮瑜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在信中写道:“咱戏曲人要守住阵地”,这句话充满了对戏曲传承的殷切期望。不要因为外界的争议而迷茫,守不住阵地,是我们的失责。这份信念,王珮瑜深深领会,被信中情感所打动。
在节目现场,白燕升强调了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责”。这里的“守土”,不仅是要守住京剧艺术、戏曲艺术本体的传统精髓,还要守住戏曲市场的土壤。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需要演员们不仅有定力、能耐,更要破圈,有吸引观众的力量。这也与王珮瑜的信念不谋而合——京剧,总有人看,也总有人唱下去。
王珮瑜不仅是京剧的传承者,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她深知,把粉丝转化为京剧的粉丝,需要巧妙地将传统与流行结合,讲好戏曲故事。这也正是她作为传播者的使命和责任。
《我相信》这个舞台,展现了信念的力量,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每周五20:30,咪咕视频与东方卫视联合独播,每周六12:00,咪咕视频会员尊享版上线。这里,有信念的故事,有文化的传承,有艺术的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的信念故事,在舞台上绽放。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了信念的力量。这里,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灵魂的碰撞。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人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信念,共同为文化传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