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云潮奔涌 见证理想沸腾 国内首部沿海城市
从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我国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十个港口城市。这片深邃蔚蓝的海域,如同我们的家园一般亲切而令人向往。它连接着我们的故土与远方的梦想,也在岁月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海洋人的奋斗历程。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澎湃。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人的海洋精神究竟是什么?依海而生的人们,在港口城市中又澎湃着怎样的梦想与人生?央视网打造的纪录片《蓝海中国》第一季,将为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作为我国首部以沿海城市为题材的纪录片,《蓝海中国》通过聚焦十座城市,以生动的镜头展现了海滨城市的新形象,讲述了海洋强国的新,展示了海洋建设的新成就。这部纪录片不仅见证着每座城市因海而名、因海而兴、因海而美的变迁脚步,更用真挚的情怀引领观众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蓝海中国》的拍摄目标不仅涵盖了大陆55座沿海城市中的10座,更深入挖掘了这些城市的海洋文化、历史、经济和科技。从宁波到福州,从海口到厦门,从深圳到珠海,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它们各自激荡着历史的回响,澎湃着时代的潮音,共同汇聚成一支壮美的“海上交响曲”。
《蓝海中国》的诞生,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呼应。这部纪录片深入全面挖掘了海滨城市的海洋文明,体现了国家级创作和传播平台的主动担当。总制片人丁鹏飞表示,这部纪录片通过当地海洋文明遗存,记录海洋人文,以典型人物、故事和场景,打造中国海洋城市的海洋文明影像志。
总导演杨乘虎表示,“这条海岸线实际上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起跑线”。在《蓝海中国》中,他们用十座海滨城市群的集结,来描绘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中的海洋色彩。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命题的文艺,更是中国纪录片在集中展示海滨城市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蓝海中国》不仅是一部呼应国家海洋战略方针的主题纪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故事集。在这部纪录片中,海鲜、海风、海滩都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作为一个重要的叙事场景,将“海洋强国”战略转化为普通大众所能感知的内容。每期节目都围绕“人海和谐”“中国人的海洋故事”“云潮奔涌、理想沸腾”三个主题,展现人、海、城之间血脉相依的和谐关系。
在这部纪录片中,海洋精神被转化为鲜活的海洋故事和海洋人物。一座海洋城市,是在人物群的支撑下被建构起来的。每个人的故事都与海洋紧密相连,他们的勇气、决心和梦想都在这片蔚蓝的海洋中得到了体现。《蓝海中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海洋精神,更加珍视这片属于我们的蔚蓝家园。《蓝海中国》是一部挖掘海洋主题的纪录片,通过选定每期节目中的3到4个核心人物及相关群像,以海洋为纽带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生态之城的北海,到梦想之城的珠海,再到创新之城的深圳,文化之城的宁波和时尚之城的大连,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风貌和故事。
在这季作品中,我们见证了百余种与海洋相关的职业,描绘了数十个生动的工作场景,记录了百余人的鲜活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人百年来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智慧、勇气和精神,更体现了民族的牺牲精神。
在节目中,我们遇见了一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福船”造船工匠团队,他们用手艺和热情传承着古老的造船技艺;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的悠扬旋律,传递着文化的韵味;一座五代人历经139年守护的灯塔,见证了海洋的沧桑巨变。还有鱼灯舞、民俗、美食、音乐等元素,都让海洋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蓝海中国》也关注了中国的超级工程和新时代的海洋城市。陈大可院士、戴民汉院士、崔军红团队等科学家的研究,让我们了解海洋科学的进展;新一代闯海人用鱼丸做全球生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厦门远海码头的“巾帼班组”和旅居中国的俄罗斯喀山家庭,展现了新时代的海洋城市的青春活力。
值此“世界海洋日”,《蓝海中国》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与成果。红树林的看护人、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志愿者等,都身体力行地呼吁大家关爱海洋,保护我们的家园。
每一个故事都关于我们见证和经历的火热时代,关于普通大众的平凡生活。但平凡并不意味着平淡,当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所迸发出的文化感染力和情绪感召力将不可阻挡。
《蓝海中国》展现了海洋的魅力和城市的魅力,见证了新的时代。从12月31日起,让我们锁定央视网多终端,一起侧听波涛,随《蓝海中国》扬帆远航,感受海洋的壮阔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