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战争期间印度攻进巴基斯坦本土 不料却被编
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针对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了一场名为“大满贯行动”的大规模攻击。这次行动的效果显著,几乎肃清了印控克什米尔的首府斯利那加的外围屏障,使斯利那加几乎成为了巴基斯坦的囊中之物。
面对这样的局势,印度并未坐视不理。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次会议讨论,他们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当时,为了在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战斗中占据优势,巴基斯坦相对地降低了对旁遮普省的防御力量。理论上,旁遮普省处于防御空虚的状态。这个省份是巴基斯坦最富裕的地区,经济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其首府拉合尔被誉为“巴基斯坦的灵魂”,政治地位亦十分重要。
印度高层决定不直接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反击,而是集中兵力突袭旁遮普省,目标是攻下拉合尔,最大限度地削弱巴基斯坦的国力。为了掩盖其真实目的,印度给这次攻击起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德里的大雨”。
在9月6日凌晨,伴随着印度电台的指令,“雨水”悄然降临。由一排排黑黝黝的印度坦克引领的先锋队伍,迎着黑夜向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冲去。由于两国争议地区仅为克什米尔,且47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也围绕克什米尔展开,因此巴基斯坦对此次突袭毫无防备。
战斗初期,巴基斯坦士兵在毫无装备的情况下,面对印度坦克的猛烈进攻,节节败退。印度军队则士气高涨,迅速逼近拉合尔城下。面对印度的猛烈攻势,巴总统阿尤布·汗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全国人民为保卫拉合尔而努力。但由于主力依旧被牵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实际可组织的地面防御力量极其有限。
幸运的是,当时的巴基斯坦与美国关系密切,获得了美军先进的F-86F“佩刀”式和F-104式战斗机,并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战斗编队。这支装备美械的空军在拉合尔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对来袭的印度军队进行了有效的反击。他们出动32架F-86和8架F-104战机,对印度近战区的5个机场和3个雷达站进行了狂轰滥炸。
面对巴基斯坦美械空军的强大攻势,印度的米格系列战机虽奋起反击,但由于当时印度没有配备空空导弹,且战斗思维相对落后,很快就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败。印度空军为了损失最小化不得不放弃制空权,而手握制空权的巴基斯坦陆军则对敌人发起了猛攻,成功将其逼回印度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