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战败真的要归功于赵括吗?

免费电影 2025-08-15 19:10www.verzenio.cn娱乐八卦网

回溯历史长河,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赵两国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一场可谓是战国史上最为宏大、影响深远的一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寻背后的故事。

长平之战,一场四十万士兵被坑杀的惨烈战争,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实力,成为战国历史的转折点,也为秦国统一中国铺平了道路。在这场战争中,老将廉颇的策略是固守不出,以期秦国因无法突破而败退。当小将赵括取代廉颇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被人们广泛讨论的赵括之外,其实还有一人必须对赵国的惨败负责,那就是赵孝成王。因为正是他全力支持改守为攻的策略。在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已然处于不利地位。廉颇虽然擅长军事,但在秦国的持续进攻下,也多次战败。廉颇决定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抵抗,他依托山势,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这样的策略让秦国的进攻锐气大减,持续了三年之久。

赵孝成王并没有理解并坚持这一高明策略,他对廉颇的坚守不出心生不满。正是这一心理被秦国所洞悉,使得秦国得以施展离间计。赵孝成王频繁派人指责廉颇,而对秦国的进攻表示不满。这一举动被秦相范睢所知晓,他派出反间计,成功地让赵孝成王相信赵括才是赵国的希望。

赵括虽然年轻,但他的回答并非全是狂妄之言。若对手不是后来悄悄替换掉的王龁而是白起的话,赵括确实有打败秦国的可能。赵孝成王忽略了这一点,他重用了赵括并采取了进攻策略。在这一决策背后,其实是赵孝成王对战争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对持久战的准备不足所导致的粮草匮乏问题。

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赵孝成王在任命赵括为将时也没有听取任何劝谏。无论是关于议和还是关于联合楚魏的建议,亦或是赵括母亲的进言以及关于赵括自身缺点的警告,赵孝成王都视而不见。相比之下,秦昭襄王在面对长平之战时的表现则显得更为明智和果断。他动员了全国的青壮力量来支持战争后勤并为士兵提供充足的粮草支持。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赵孝成王的失误和短视。

长平之战的失败不仅仅是赵括的责任更是赵孝成王的失误导致的后果他对战争的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并且没有听取足够的劝谏和建议这也导致了赵国后来无法再对抗秦国失去了振兴的机会让人感慨万千!

Copyright © 2019-2025 www.verzenio.cn 娱乐八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娱乐新闻,韩国娱乐圈,娱乐八卦,门事件,最新电影,最新电视剧,好看的电视剧,电视剧排行榜,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