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谟是谁?有哪些轶事典故
王玄谟,字彦德,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将领,出生于山西祁县。他的生涯早期,如同许多初出茅庐的将领一样,经历了各种职位的变迁,从从事史到武宁太守,再到汝阴太守、彭城太守,尽管职位不断升迁,但一直未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名声并不显著。
历史给予了他一个独特的机遇。450年,宋国北伐,王玄谟被任命为先锋。他的部队军纪涣散,任意杀戮抢掠,失去了民心。他固执地拒绝他人的忠告,导致军士离心离德,最终大败而回。这次失败成为他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尽管初遭挫折,王玄谟并未放弃。他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地讨平了刘义宣、臧质的叛乱。他的勇气和毅力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一度担任顾命大臣,官至车骑将军、南豫州刺史,并被封为曲江县侯。他的一生充满了起起落落,最终享年八十一岁,谥号为庄。
王玄谟的一生中,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他曾因诵读《观音经》而逃避死罪。在他北伐兵败后,面临萧斌的处决之际,他梦见自己通过诵读此经可以免死。醒来后,他地诵读经文,甚至在绑赴刑场的路上都不曾停止,最终得以逃过一劫。
王玄谟为人严苛,几乎总是眉头紧锁,被人称为“眉头未曾伸”。孝武帝曾调侃他,让他舒展眉头,多笑笑。这位老将的生活并不轻松。由于他的资历深厚,前废帝对他心存疑虑,他在恐惧和不安中度日如年。
孝武帝喜欢给群臣起外号,王玄谟因他是北方人被戏称为“老伧”。而在朝廷的公文中,这一称呼也被直接使用。王玄谟的生涯充满了波折和矛盾。他的亲信和身边人曾多次建议他采取行动,但他常常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当他的身边只有五百前部士兵时,周围流传着前废帝已经杀掉他的流言。在忧惧和混乱中,他的亲信蔡兴宗劝他利用这五百人采取行动。王玄谟以“此亦未易可行”为由拒绝了这一建议。最终,前废帝被杀,明帝即位。当他的亲信郭季产反驳他的犹豫时,王玄谟感到大惭。
王玄谟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他从一名普通的将领逐渐崭露头角,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重新振作,最终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尽管他有时犹豫不决,但他的勇气和毅力令人钦佩。他的故事充满了人性的矛盾和挣扎,使他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