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分割江南 原来是为照顾恩寿的
在清初,江南省曾是全国的大省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拆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这一变革已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因为拆分后的省份甚至比云南和贵州还要小。在三十一年(1905)的时候,朝廷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哗然的决定:将江苏再次拆分为两个省份,以长江为界,北为江淮省,南为江苏省。这一决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
朝廷内外纷纷议论纷纷。许多江苏籍的官员和文士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就连在北京影响颇大的《京话日报》主编彭翼仲也利用头版发表演说,含泪呼吁当局慎重考虑这一决定。他指出,江苏的面积本来就不大,如果再次拆分,每省的方圆只有四五百里,还需要设立巡抚、藩台、臬台等大批官职,这对老百姓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翰林学士恽毓鼎带领一群苏籍京官,强烈反对这一决策。他们的理由除了不利于朝廷裁员的初衷、容易引发外交纠纷等表面理由外,还提出了关乎江苏实际的三大问题。江南的物资和人力大多依赖于江北,分省后输送物资极为不便;江苏境内的长江将成为“两不管”的区域,不利于国防和航运管理;江北每年有数十万人到江南谋生,分省后两地人民将更加隔膜,容易引发民变。
在这个光绪末年、言路大开的时代,这些官员的呼声终于起到了作用。朝廷最终收回了分省的成命,只是增设了一个江北提督作为妥协。
那么,为什么朝廷会提出这样的分省建议呢?说起来这简直是个笑话。原来江苏巡抚恩寿在任上的表现非常差,贪赃枉法、无所不为,被江苏籍的御史们多次参奏。朝廷为了维护旗人官员的面子,只好将他调离江苏。然而恩寿本人觉得非常丢面子,非要调一个巡抚来才肯罢休。他在朝廷里有人支持,居然就想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将江苏分成两个省,让他去做江淮的巡抚。这种愚蠢的主意遭到了稍微有点见识的人的反对。虽然朝廷是满洲人当家,但这样的决策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回想起宋朝时期,当时的枢密使撤掉了许多贪官的职务。有人对他说:“你免了这些人的职务,他们一家人都会哭的哦!”范仲淹却回应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但在20世纪初的这次决策中,似乎为了一个旗人的面子而牺牲了一个大省的利益。这样的如果不灭亡,那才是真正的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