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只是一个奸臣吗 严嵩就没有做出过贡献吗
今天,趣怪网带来了一篇深度解析历史人物的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严嵩的人生轨迹,解读他的辉煌与衰落。<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是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六大奸臣之一,更是长达二十余年专权摄政的权臣。他深得嘉靖帝的信任,因撰写青词被民间戏称为“青词宰相”。
严嵩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父亲是一个失败的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小严嵩不负众望,二十五岁便中举,达成了父亲的心愿。正当他意气风发之际,却遭遇了一场大病,不得不退官回乡。这场病似乎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使他避开了权倾天下的漩涡。
在刘瑾及其党羽覆灭之后,严嵩复官重新踏上仕途。他与夏言是同乡,因此获得了讨好夏言的机会。从此,严嵩的仕途之路稳步上升。当严嵩生命中最大的贵人嘉靖帝登上皇位时,他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抓住了嘉靖帝想让父亲入庙称宗的机会。在一片反对之声中,他支持嘉靖帝并为其“条划礼仪甚备”,从而获得了嘉靖帝的青睐。
依附上了嘉靖帝这座大山的严嵩,利用手中的权柄大肆敛财。他经常为皇帝修缮庙宇、谋求长生不老之道,疯狂榨取民脂民膏以讨好皇帝。而对于他的政敌,严嵩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对于扶他上位的夏言更是痛下杀手。虽然前赴后继的进言者数列严嵩的罪状,但严嵩及其子严世蕃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将他们一一毁灭。
严嵩最高明的手段并非阿谀奉承或铲除异己,而是发掘并任命重要人物。如胡宗宪对于东南抗倭的战力以及鄢懋卿与江南盐商的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当年的盐税。这些被打上严党标签的人,使得严嵩这棵大树似乎永远也不会倒。
长时间的专权专政使得严嵩父子变得嚣张跋扈。他们的狂妄最终触怒了嘉靖帝。因为蓝道行的一句话,严嵩父子遭受重大打击,最终严世蕃被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并削官回乡。两年后,便因病去世。
回顾严嵩的一生,他的政治头脑在当时无人可匹敌。如果他能更加谨慎行事,或许可以得到善终。毕竟他擅长识人用人,使得一众具有才干的人得以发挥所长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严嵩的兴衰历程为我们揭示了权力的诱惑与风险并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