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为何改称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呢 现实却是这
关于秦王名称的变迁,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一位雄霸天下的君主,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呼——“皇帝”,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江山将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到万世皇帝。现实却与想象大相径庭,仅仅过了二代,“皇帝”之名便被一位大臣重新改回了“秦王”。
这位大臣名叫赵高,他的上位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若不是在沙丘策划的一场阴谋,他怎有机会成为朝廷重臣?他对胡亥来说,是恩重如山,因此得到了胡亥的绝对信任。胡亥将朝政事务全权交给了他,自己则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赵高的权力在胡亥在位期间逐渐膨胀,他铲除了异己,诛杀了忠良之臣,甚至将秦王室子弟诛杀殆尽。在朝堂之上,赵高的亲信、女婿等占据了重要位置,再加上那些阿谀奉承、依附于他的大臣,朝堂成了赵家的天下。
当时,百姓不堪暴政,纷纷起义。曾被秦朝统一的诸侯国也纷纷复国自立为王。赵高眼见乱世,觉得正是自己趁乱掌控大权的好时机。他命女婿阎乐冒充农民军进宫刺杀胡亥,又命自己在宫中做官的兄弟赵成做内应。可怜胡亥,在阎乐的威逼下自尽而死。
胡亥死后,赵高手执玉玺,准备登基。尽管朝堂上阿谀奉承者众多,忠良大臣也不少。赵高意识到,自己勉力去夺皇帝之位,恐怕难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于是,他在秦皇室中找到了公子子婴,准备让他继续顶替胡亥为君。
赵高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他觉得“皇帝”的称号太高调,不利于自己未来的统治。于是,他建议子婴恢复使用“秦王”的称呼。赵高的真实意图是为自己留下“皇帝”的位置,以便将来自己登基时能够顺理成章。
赵高却没有料到,不仅天下人要杀他,连他自己扶持的傀儡子婴也要除掉他。子婴对称号并不在意,重要的是铲除赵高这个祸患。他和自己的儿子、贴身侍卫一起策划了刺杀行动。
当时赵高要求子婴斋戒五日以行登基大典。子婴趁机称病不去上朝,引赵高前来。当赵高进入殿内时,被埋伏的侍卫乱刀刺死。子婴随后走出,向群臣揭露赵高的罪行并诛灭其三族。
子婴诛杀赵高后还没来得及重新登位,“刘邦”便直入咸阳。刘邦没有杀子婴,但不久后便发生了一场大火,秦朝就此灭亡,子婴也悲惨地成为了殉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