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难言之隐 为什么要决定
统一天下后,刘邦的腰杆挺直了,心情极度惬意,仿佛实现了当年出游时的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他从一个微不足道的亭长崛起,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一举夺得天下。成功后的刘邦并未满足于此,他依然保持着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昔日,刘邦在感慨之余,常伴两件事:饮酒品狗肉,撬锁入户寻欢。但此刻,他却别出心裁,以调侃的方式对待老父亲:“你看我和大哥谁挣的家业大?”这一问题让刘太公无言以对,只能点头哈腰赔笑,对这位儿子的成就感到更加惊叹和无奈。
正当刘邦陶醉于自己的成就时,北方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匈奴人在大汉边境肆虐,放火,掠夺财物,边疆百姓苦不堪言。刘邦自信满满地认为天下已定,谁还敢如此嚣张?他决定亲自出征,一雪前耻。
率领大军杀向匈奴的刘邦初战告捷,匈奴派出老弱病残与之对抗,结果惨败。刘邦过于自信,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困白登山。若非实施了一系列妙计,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此次战役,刘邦深感震撼。他意识到匈奴的崛起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军队并非无所不能。其实,刘邦只看到了表面的一半真相。匈奴崛起确实迅速,但若说大汉军队不堪一击则过于片面。从起义灭秦到争霸天下,刘邦的军队历经多年战争,早已疲惫不堪。而匈奴却是铁骑劲旅,以逸待劳。这样的差距,汉军如何能够轻易取胜?
面对困境,刘邦召集智囊团商讨对策。关内侯刘敬提出:“和亲”策略——通过与匈奴联姻,实现和平共处。刘邦经过深思熟虑后认同了这一策略。尽管他最初对将公主嫁给匈奴人有抵触情绪,但在刘敬的劝说下,他意识到这是无奈中的明智之举。历史上的第一次和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和亲,其实是一种和谐的体现——你不犯我,我不犯你;若你犯我,我则抗议。这是在国弱民穷的环境下采取的无奈之举。经过休养生息,大汉国力逐渐增强,铁蹄横扫蒙古大漠,最终直捣匈奴王庭。和亲策略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汉匈和平共处的重要纽带。直至昭君出塞的时代,这种联姻仍然继续下去。后来,一些明智之君出于边疆和平稳定的需要仍然经常采取这种国策即便是在鼎盛时代如贞观等“和亲”依然是国家对外政策的艰难选择!和平共处几百年的背后是女人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