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孝仪皇后死后153年 为何依然面目如生-
在尘封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在清东陵内流传了数百年。一个女人,虽然离世已经153年,但她的遗体却奇迹般地保存完好。每年夏季,当地宫内的石灰水浆积聚至两三米深时,她的尸体被浸泡其中,却丝毫不见腐烂,皮肉俱存,面目如生。
故事要从1928年说起,当时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裕陵和皇的普陀峪定东陵,这次事件震惊了中外,被称为“东陵盗案”。在被赶出紫禁城、寄居在天津张远的清逊帝溥仪闻讯后,悲痛欲绝。他随即派出了几位宗室和遗臣前去处理善后事宜,对抛出的遗骨进行了简单的殓葬。
在清理裕陵地宫时,他们发现了一具奇异的女尸。她身穿黄色龙袍,完好无损的皮肉,以及那略带皱纹的两腮和嘴下,牙齿虽有所脱落,但面目仍然栩栩如生。她的年龄大约在五十岁左右,仿佛一尊古老的佛。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女尸竟然位于裕陵地宫里两棺之间。那么这位神秘的女子是谁呢?
我们知道孝贤皇后死于乾隆十三年,年龄仅为三十七岁。她的棺椁位于棺床东边。年龄不符且地理位置也不符合逻辑,因此这具女尸并非孝贤皇后。同样地,我们也排除了其他几位皇贵妃的可能性。我们目光转向孝仪皇后,她是这五位女性中年龄最大的,与女尸年龄最为接近。她位于正面棺床西边第二位,乾隆帝棺椁西侧。考虑到盗匪在搬运尸体时可能顺手放置的位置,以及女尸被发现的具体地点,我们可以合理推断这具女尸极有可能是孝仪皇后。
同样身处地宫的其他四位女性尸体都已经腐烂,为何唯独孝仪皇后的尸体能够保持如此完好?更令人不解的是,地宫内每到夏季都会积聚大量石灰水浆,达两三米,孝仪皇后的尸体在其中浸泡了长达153年之久,却仍然不腐烂,面目如生。这一切都是难以解释的不解之谜。
在那个时候,皇家并不刻意追求尸体的防腐和棺椁的密封。皇帝和皇后的外椁虽然经过了多次漆饰,起到了一定的密封和防腐作用,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彰显死者的地位和尊贵。帝、后、妃的入葬时间往往间隔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有些帝、后、妃在入葬前就已经开始腐烂或者完全腐烂了。然而孝仪皇后的尸体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存完好长达百年之久,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个谜团仍然悬而未解,留给后世无尽的遐想和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