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历史之最(“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这是明长城的最西端的关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在这里,古老的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毅力。
近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透露,嘉峪关境内的长城,主要是夯土墙体,保护存有难度。在风沙、雨水、冻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袭下,长城面临着多种病害的挑战。凭借着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嘉峪关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单一的保护向多元化保护的转变。
嘉峪关市在文物保护方面下了大力气,从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到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及应急疏散演练,已经形成了“日常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科学保护”的保护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长城,嘉峪关的文物工作者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风速仪、悬挂式测斜仪等设备,对长城进行全方位监测,以便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工作,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风险因素对长城的危害,还节省了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张斌强调,只有对长城所在地的气候、土质、植被等进行全面监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维护措施,真正做到从源头解决小问题,防止病情恶化。
嘉峪关市不仅致力于长城的实体保护,还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传承民族精神。从2019年开始,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发起了成立全国长城保护联盟的倡议,希望通过联合各方力量,共同保护好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
作为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的嘉峪关,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播和弘扬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其本身所负载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文明社会形成的价值基因,也使其成为中国长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代名词。在这里,讲好长城故事、嘉峪关故事,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长城文物保护的行列中,已经成为每个嘉峪关人的责任和使命。
如今,嘉峪关在凝练弘扬“长城精神”的实践中,已经走出了自己的特路。在城市建设中深度融入长城文化元素,创新举办系列文体文创活动,推动嘉峪关成为国内长城文化研究阐释的高地。嘉峪关正统筹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各项建设工作,深度加强与长城沿线地区的交流协作,共同致力于中华文化认同性资源的开掘和熔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