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才导致朱棣造反 朱棣夺得天下后为何也跟着削藩
今天奇闻奇网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朱棣造反以及他当上皇帝后依然削藩的原因。咱们都知道朱棣起兵造反是因为削藩政策,但为什么他在夺得天下后还要继续削藩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朱棣起兵造反的旗号是靖难,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是因为朱允炆致力于削藩来加强统治。燕王朱棣作为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一方,自然不甘心被削藩政策打压。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实际上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即使朱允炆不削藩,朱棣也可能会有造反的冲动。因为在老朱统治时期,就有人看出燕王有野心,认为他有君人之度。
那么,为什么朱棣在当上皇帝后也要削藩呢?虽然朱棣是因为削藩而造反,但这并不代表削藩本身不正确。只是当时的处境不同,朱棣作为最大的藩王,感受到削藩的压力最大。他之所以起兵反抗,是因为削藩政策威胁到了他的生存。当他成为皇帝后,为了皇权稳固,他开始削藩,以削弱其他藩王的实力。
当时的藩王权力很大,占据了全国很大一部分地盘。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他们在资源方面占据了更多的份额。当国家遇到危难之时,这些藩王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可能会袖手旁观。而作为皇帝,为了应对危机,需要收回这部分资源和特权。削藩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朱元璋设立藩王时考虑的是自己的骨肉比外姓将领可靠,可以高枕无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藩王与皇帝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可能藐视皇权。削藩无论是对于朱允炆还是朱棣,只要当了皇帝都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藩王手中的权力巨大,但对皇帝却没有那么亲近。皇帝下达的命令他们可能不听或者阳奉阴违,这已经让皇帝十分头疼。这些藩王不再是守卫边疆的良臣,而是妨碍国家前进的障碍,皇帝必须采取行动将其削弱或清除。
朱棣起兵时因为自己是藩王,所以反对削藩;而当他拿下天下后成为皇帝,削藩则是对皇权稳固的必要手段。即便设立藩王也要是皇帝自家的孩子,那些不是直系血脉的藩王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和掣肘。因此朱棣上位后也得削藩以确保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