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建筑之最是什么(中国传统古建筑:五彩
在古代中国,有一种精致且富有深意的建筑小品——牌楼。犹如古建筑中的影壁与石狮子,牌楼不仅是一件装饰性的独立艺术品,更在一组建筑群中扮演着引人注目的先导角色。
牌楼的来历,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名为“牌楼”,但它并非我们所想象的楼阁。实际上,它的正式名称为“牌坊”。古时的建筑大门在封建时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牌楼的前身,其实是一种简易的门框结构,称为“衡门”。这种结构无需华丽的门板,两根立柱与横梁便构成了它的基本框架。东晋的陶渊明曾隐居乡间陋室,他在诗中提及的“衡门”,正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
随着时代的演进,衡门这种简单的门框结构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它被应用在城市的重要路口,作为街巷的标识。除了分界,它还承担起了表彰的任务。例如,“旌表门闾”,这是古代朝廷对忠孝节义之人的崇高嘉奖,匾额会被挂在他们的门上,或者为他们树立牌坊以示表彰。
说到“旌表门闾”,不得不提古代城市的社区制度。从周秦时期的闾里制到汉唐时期的里坊制,城市被划分为若干封闭的居住区。各个坊的出入口设置的大门被称为“牌”,这类似于今天的标语或广告。这就是“牌坊”名称的由来。
牌楼的种类丰富多样。按材质划分,有木牌楼、石牌楼和琉璃牌楼。在北京的颐和园内,你可以看到这三种材质的牌楼生动展现。按功能划分,牌楼可分为标识、纪念、功德和节烈四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牌楼,都由屋顶、立柱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这些牌楼,无论是简单的两柱一间,还是复杂的多柱多间,都是古代建筑的瑰宝。它们的规模与形象以牌楼的开间数、柱子数和屋顶的多少为标志来称呼。比如四柱三间七楼式的牌楼,其复杂程度和精美程度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居住的房屋崇尚单数间,因此无论牌楼多么复杂,它们的开间数一定是一、三、五这样的单数。
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无论是作为装饰、分界、标识、纪念或是表彰,都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每一座牌楼都是一件独立而完整的艺术品,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来源:《光明少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