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为什么会被李显罢官?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流转着岁月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拨开云雾,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聆听张柬之的故事。
张柬之,字孟将,出生于襄州襄阳。这位宰相兼诗人的身份背后,隐藏着一段丰富的历史。年轻时的他饱读诗书,曾作为太学生填补缺陷。经过一系列的调任,他最终成为监察御史。因劝谏无果,他得罪了权力中心,被贬至低谷。但历史似乎总眷顾着有准备的人,女皇的多次举荐让他重新回到了权力的舞台。
公元705年,晚年的武则天沉迷于享乐,后宫的男宠们成为了她的宠信。张氏兄弟借此机会作威作福,甚至将魔爪伸向朝政。他们对不利的朝政想方设法铲除,大臣们敢怒不敢言。
李显的儿女永泰郡主与武延基却因私下讨论张氏兄弟把持朝政的事而遭遇不幸。他们的谈话被张氏的爪牙得知后,张易之向武则天添油加醋地诉说,导致李显的儿女遭受惨祸。
张氏兄弟甚至在狱中逼死武延基,让李显失去了多位亲人。朝堂上对张氏兄弟的不满愈发强烈,寻找铲除他们的机会成为了众臣的共同心愿。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看到了机会。他与崔玄暐、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等人一起谋划,决心铲除张氏兄弟,将天下归还给李唐。他们精心策划,先让桓彦范和敬晖担任左、右羽林将军,掌控军队。这引起了张易之的警觉,但张柬之巧妙地将张的党羽安排在关键位置,成功打消了他的怀疑。
然后,张柬之将计划告诉李显,得到了他的同意。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柬之等人带着五百名左右的羽林军来到玄武门,与李湛等人接应太子。经过劝说,李显终于走出宫门,参与了政变。
在武则天寝殿的走廊下,张柬之斩杀了张氏兄弟。然后他们向武则天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奉太子之命诛杀张氏二人。武则天见李显在场,只得默认。这次政变被称为“五王政变”,张柬之五人都被封王。
武则天虽退位,武氏一族的势力仍在。张柬之五人遭到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打压。武三思与李显的皇后韦后私通,两人联手陷害五王。最终,李显下令罢免了他们的官职。张柬之被贬回乡养病,后被任命为襄州刺史。不久后被流放到泷州,最终因忧愁愤懑去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