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也是名将云集 最后为什么倚仗李牧续命
对奇闻异事充满好奇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会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关于赵国历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时间的脚步,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公元229年,赵国北部代地发生了猛烈的地震,连续的战乱和饥荒如同给赵国的一记重拳。赵国已然陷入了困境,成为了秦王政统一大业的下一个目标。就在这一年年底,秦王政稳定了本土后,派遣上将军率领主力进攻赵国。赵国名将李牧再次挺身而出,率领赵军主力迎战秦军。
李牧的智勇并未使赵国的危机得到缓解。秦国君臣意识到要灭赵国,必须先铲除李牧这个赵国支柱。于是,秦王政派人潜入赵国国都邯郸,贿赂与李牧有矛盾的重臣郭开。郭开为了那诱人的金银财宝,与李幽缪王的生母联手设计陷害李牧。李牧在前方拼死战斗的却接回了国内的一道召回命令。他认为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拒绝回京,结果引发了赵幽缪王的猜疑。在郭开的阴谋下,李牧被诱杀,副将司马尚被罢黜。赵国失去了他们的灵魂人物,赵军全线溃败。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赵国为何只能依靠一个李牧来支撑呢?难道赵国没有其他的名将吗?答案是肯定的。赵国与秦国有着相同的根源,两国百姓英勇好斗,赵国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将领。
记得那位曾率领赵军攻取阳晋,威震天下的名将吗?还有那位在误解之时,敢于承认错误,位列“”之一的英勇将领。还有一位不惧权贵,以奇兵重创秦军的名将,他的英勇行为甚至为他生下了名扬天下的儿子。不仅如此,赵国还有来自他国的优秀将领,他们同样为赵国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名将都去哪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战争中英勇牺牲,如赵奢在阏与之战后不久便离世。还有些名将如廉颇、乐乘因君王的不信任与同僚的迫害而被迫离开赵国。乐毅、田单等名将,自入赵之日起,便被当做对付燕国和齐国的工具,赵国君臣从未真正信任他们,将他们当做“装饰品”,直至他们老死。
在乐毅、田单死后的赵国,失去了吸纳他国人才的土壤,本土派的名将也仅出现了李牧这一杰出人物。最终,赵国的命运只能寄托在李牧一人身上。李牧在,赵国存;李牧死,赵国亡。这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故事,一个英雄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