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曾权倾朝野,为什么最后会被小人所刺杀?
对于广大读者朋友们,尤其是对那些对历史事件充满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奇网的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
说到一位人物,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末年、时期的关键人物,是蜀国阵营的中流砥柱,他的能力非常人所及,可以说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推手。此人便是诸葛亮。而今天我们要详谈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他家族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出身名门望族,是三国时期名将、权臣,大将军长子。他身材高大,容貌不凡,才华出众。诸葛恪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潜力,受到重视。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是极为厉害的人物,这让他很容易就获得了关注和机会。孙权对诸葛恪的能力进行了长期的考察,被他的才思敏捷和善于应变的能力所吸引,开始重用他。甚至在病危之时,将诸葛恪列为“托孤大臣”之首。
孙亮即位后,听从了孙权的安排,任命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执政后,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带领东吴走向繁荣。他不仅深得百姓拥戴,还展现出不错的军事能力,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魏国,并在“东兴之战”中获得大胜,声名远扬,风光无限。
诸葛恪虽然能力突出,却是个容易沉不住气的人。在获得高荣誉后,他开始变得狂妄自大,轻敌冒进。在举兵伐魏时惨遭失败。回朝后,他为了掩饰败绩,变得更加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引起了同为辅政大臣的孙峻的不满,也让孙亮产生了不喜之情。
诸葛恪的刚愎自用不仅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的失败,最终也导致了他的死亡。孙峻联合孙亮,以赴宴为名请诸葛恪入宫,实际上却暗藏杀机。诸葛恪虽然收到了一些关于此事的消息,却因为过于自大而忽视了这些警告。他对孙峻说:“他只会在我酒里下毒,我今后不与他对饮就是。”最终他还是未能幸免于难。孙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甚至杀入诸葛恪府中,夷灭三族。
这位优秀的人物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中,令人扼腕叹息。他的下场是他自大的结果,也让人无法真正同情他。诸葛恪的故事警示我们,无论我们有多么出色,都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则可能让人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