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家中发现1959年十万元存单 银行展开调查
奇闻提要:
一张典雅美观的十万元定额存单引人注目。此存单正面淡蓝色,带有盆状图案,寓意聚宝盆,上方印有“中国”字样,下方则展示“储蓄”美术体及麦穗、齿轮环抱着的“储蓄罐”。而存单的持有者,湖州德清县乾元镇幸福村的蔡女士手中持有的这张存单尤为特别,其年份为遥远的1959年。
蔡女士的这张存单是否真实?若真实,又能兑换多少?德清县支行已经对此展开调查。存单上除了典型的图案与字样,还有醒目的红字“中国武康支行”及私印“苗瑞才印”。存单正中明确印着“人民币十万元”,存入时间标记为1959年5月27日。存单的背面则提醒存户关于存单使用的注意事项,其中明确提到此存单不准抵现,禁止流通,不得购买货物。
这张存单背后的故事引人关注。蔡女士回忆起家中翻盖旧房子时,在书中发现了这张存单。她想起太婆的嘱托,猜测这可能是祖上留下的财富。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这笔钱一直未敢取出。
这张存单存在两大疑点。一是地理名称的问题,武康和德清在1958年合并,为何1959年的存单上仍有武康的名称;二是存款数额的问题,1955年币制改革后的存款面额都较小,个人十万元的存款在当时是个巨大的数字。
在1959年,对于个人储户而言,手握10万元无疑是一笔巨额存款。对于这一现象,徐炎伍老先生深有感触。他提到,当年的这笔巨款足以让人瞩目。为了求证这一信息的真实性,记者深入探究了德清县的历史数据,据德清县志记载,早在1957年,全县的农村储蓄金额仅为11万元,到了1962年也仅有29万元。这一对比明显展示了当时那笔存款的巨大价值。
现在的问题是,时间已经过去五十多年,利率经历了多次波动。在没有电子计算机辅助计算利率的那个年代,那笔存款如果现在兑付,究竟能换取多少金钱呢?姜科长给出了肯定的态度:“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先调查清楚真相。对于储户持有的任何存单,我们一定会保护其权益并予以兑付。”
今天,他们即将启程前往杭州,向钱币收藏协会的专业人士请教这一问题。钱币收藏界的专家们对这类历史存单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这一事件带来更多的专业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他们带回更多的真相与解答。也让我们关注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存单,它们或许正静静诉说着那些年的故事。
通讯员陈德明与记者孙自鸣将为我们持续报道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