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考生毕沅到底有多幸运 值班一夜第二天就状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殿试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历史的精彩瞬间!
在古代制度中,状元无疑是稀有人才,他们凭借真才实学,一路披荆斩棘,通过层层选拔。但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毕沅的状元,他的成功之路却显得颇为神奇和幸运。他并非仅仅凭借自身努力便一举成名,而是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毕沅与诸重光、童凤三三位举人参加了这一年的会试并成功获得了贡士身份。接下来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决定他们能否成为状元的最后一道关卡。就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军机处的安排,当晚轮到诸重光值班。当大家准备下班时,诸重光突然请求毕沅代替他值班。毕沅虽心存疑惑,但在诸重光的解释下得知,原来是因为他和童凤三的书法技艺更胜一筹,有可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而毕沅的字相对一般,即使能取得好成绩也很难得到高位。毕沅听后,便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请求。
清朝殿试对书法的要求极高,要求考卷字迹工整美观。如果书法出色,即使文章稍逊也能取得好成绩;反之则难以获得优等。就在诸、童二人离开后不久,皇帝突然下发了一份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疏,需要值班章京及时处理。这份奏疏的内容成为了毕沅日后成功的关键。
第二天,当贡士们紧张地等待殿试时,皇帝出的考题却让他们措手不及。题目完全脱离了考生的学习范围,是一道纯粹的政治时事题关于新疆屯田的内容。许多贡士对此感到迷茫和无助。对于毕沅来说却是个例外。因为他在前一天晚上处理奏疏时已经对相关内容有了深入了解因此表现得从容自信、游刃有余。
毕沅的答卷不仅内容翔实具体而且言简意赅、议论贴切与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并有许多独到见解。虽然他的书法稍逊但文章的内容深深吸引了皇帝乾隆帝最终将其点为状元。而诸重光和童凤三虽然书法出众但因文章内容不够突出而未能取得状元。
毕沅的成功并非仅仅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更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重要的政治时事并抓住了机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机遇和运气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在毕沅的故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他的忠厚老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为他带来了好运和成功让我们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