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影节纪录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
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纪录·动画·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暨文化沙龙活动盛大开幕
XXXX年8月24日,一场融合了纪录片、动画和戏曲的艺术盛宴在北京东城区77文创园拉开帷幕。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东城区委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联合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的纪录·动画·戏曲特别单元展映活动,旨在展示优秀的影片,并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和挖掘中国戏曲、动画和纪录电影的潜力。
活动不仅是对优秀影片的展示,更是一次对电影艺术的。在北京市东城区的特色背景下,活动致力于创建一个面向青年的艺术平台,让电影与戏曲共同构建地区名片,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活动的深入,XXXX年8月25日,纪录特别单元展映活动如期举行。近年来,纪录电影在戏剧美学、技术美学和纪实美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它们不仅贴合年轻观众的市场需求,突破视听界限,更是回溯历史、记录社会、洞察人生的有力工具。
开幕式上,《1950他们正年轻》率先展映,该片以全新的视角聚焦在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年轻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紧接着,备受瞩目的《追光万里》举行了北京首映式暨学术研讨会。该片通过首位华人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卢燕的视角,讲述了黄柳霜、黎民伟、蔡楚生、李小龙等人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中国电影人对世界电影发展的杰出贡献。这些历史上的广东巨星以电影的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表达爱国情怀和民族担当。他们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追光万里》团队的主创人员都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领域有所建树,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才华,打造了一部向先驱们致敬的佳作。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追光万里》的映后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会上,导演张同道表示,该片旨在致敬为百年华人电影史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驱们。影片的再现导演、摄影师、助理导演等分享了拍摄的幕后故事和心得。他们讲述了在拍摄过程中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如何将这些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著名学者和制作人围绕影片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在光影交错间,电影人的艺术生命虽有限,但他们的艺术精神却如璀璨星光,无限闪耀。正在传承华语电影人艺术精神的《追光万里》,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写照,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电影史的瑰丽殿堂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对《追光万里》寄予了厚望。他称赞该影片为华语电影人艺术精神的传承之作,必将永载电影史册。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中国电影报》社社长皇甫宜川,在观赏《追光万里》后深受触动。他表示,该片再现了卢燕等电影人亲历的历史场景,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每一帧都充满了感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主任王宜文,对《追光万里》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片兼具真实性与戏剧性,并将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拓展到了世界维度,为国际电影史学研究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虚拟互联网的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深受《追光万里》的启发。她表示,该片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实的追求,并具有较高的档案价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世界。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对《追光万里》赞不绝口。他认为,该片在历史态度、结构方式和人物选取上均表现出色,不仅将不为人知的电影史呈现给观众,还为未来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
《大学》这部影片也备受瞩目。它讲述了清华校园里四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成长、抉择与坚持。现场氛围热烈,映后交流环节异常精彩。
导演孙虹提到,拍摄《大学》的过程中,自己也回忆起刚入校时的青春岁月,期待观众能从影片中获得一些热血与冲动的青春力量。而本片导演王静则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大学》旨在展现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深刻互动,凸显学校对人的深远影响。
《追光万里》和《大学》这两部影片都展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引发了人们对电影、教育等方面的深思。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电影史增添了新的篇章。《大学之伟》这部影片,以英文名字“The Great Learning”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老智慧的魅力。这个名字源于四书五经中的经典之作——《大学》的英译。而影片本身,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大学》中的核心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影片的蓝本虽然是大家熟知的清华大学,但其意义并不局限于一所大学,而是通过这一窗口,去深入挖掘和所有大学共有的精神内核。
在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蔡峥老师对天文学望远镜的激起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这些小朋友们纷纷向蔡老师提问,涉及望远镜的原理、视野的拓展以及众多天文领域的奥秘。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蔡老师耐心而浅显地为他们一一解答,这种互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欲望。
而在纪录片拍摄技巧方面,孙虹导演为我们揭示了影片背后的故事。她表示,《大学》的拍摄采用的是参与式观察的方式,通过记录人物的核心,展现其日常生活。在导演眼中,纪录片的魅力在于捕捉日常细节和展现人物个性。而在处理与拍摄对象的关系时,“真诚”成为了关键。真诚不仅是打动拍摄对象的法宝,更是对拍摄对象全方位理解的基础。通过镜头,我们不仅看到了清华人的治学严谨,更感受到了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精神的代代传承。
现场观众深受感动,他们表示在影片中看到了清华学子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影片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更是所有大学共有的精神内核。蔡峥老师将影片中的吉他弹唱带到了现场,为这场映后谈活动增添了不少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得整个活动在欢乐和感动中圆满结束。这部影片不仅让观众们看到了中国大学的魅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古老智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