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四十不惑的春晚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独自迎接春节,只有一盘饺子和一两白酒作为年夜饭的陪伴。在这特殊的时刻,我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充满了期待,它成为我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
四十年的相伴,你如同一位老朋友,在除夕之夜带给我欢笑与感动。作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最富仪式感的“人设”,你今年在我眼中更显成熟,步入了人生中的“四十不惑”阶段。你的表现洗尽铅华,展现出端庄典雅、温馨浪漫的风采,内敛大气,沉静自信。
你以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为舞台,展示了民族追求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内核。精准到位的主持词、千锤百炼的节目以及适时应景的特别设计,都让人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欣赏到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
一、人伦
春节的核心是重续人伦关系,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在你的节目中,人伦关系被放在了首位,小品无疑是表现人伦关系最富有戏剧性的形式。从《父与子》到《发红包》,这些节目都展现了人伦常理的深刻内涵,既有常情的诉说,又有民族性和时代感的体现。韩红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到刘欢的《你是我生命中的礼物》,这些歌曲展现了缠绵而浪漫的爱情主题,字字扣人心弦,声声荡气回肠。
二、人民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的凝聚。在你的节目中,人民是主持词中的“工人农民”,“快递小哥”,也是每一个奋斗的你。他们是在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路上的拉祜农民,是在《我们的时代》里挺起脊梁、一起奔跑、一起精彩的我们。人民还在热辣火爆的《火锅奏鸣曲》中享受美食的吃货食客。你通过特别的节目设计介绍了获得“七一”勋章的杰出人物,展现了人民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他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构成伟大中国人民的每一个个体。
三、人文
伟大人民在追求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四十年来你不断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成为了一台历史自信最强、人文底蕴最为深厚、表现形式上创新力度超大、舞台效果极佳的春晚。你真正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特点。如京、豫、越、黄四剧联袂登场的《生生不息梨园情》,展示了中国戏曲的精美绝伦;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令人惊艳与震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三星堆考古成果现场发布仪式与创意舞蹈《金面》,则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古蜀文化的瑰丽浪漫。
你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庆为舞台展现了民族的精神内核,让人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欣赏中华美学的色彩斑斓。你四十年的相伴让人信赖和期待未来的表现。在新的一年里愿你能继续发扬传统与创新精神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与感动。重构文化盛宴:春晚的蜕变之旅
随着钟声敲响,上海、广州和重庆的最高楼上,一场名为《行云流水》的景观演出以大气磅礴之姿展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韵味。其中相声《欢乐方言》仿佛一道时光之门,引领我重返浙西南的“缙云三乡”,那些带有无数“古文正字”的方言,在记忆中重新焕发生机。
令人惊喜的是,《忆江南》这一音舞诗画,仿佛让陆游、苏轼等古人的诗意在现代舞台上重生。《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诗画江南,在舞台上得到了全新的诠释。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五千年文明的绚丽展现,是思想文化领域激浊扬清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数字时代,文艺界致力于重塑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是《中国诗词大会》和河南卫视“文化出圈”的延续,更是电视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从B站到短视频,再到乡村春晚,各种草根文化为这一舞台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倒逼”的匠心回馈。
文化,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不同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初创时期,都在寻求与自然的交汇点。中华文明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主题在春晚的舞台上此起彼伏,将节目的意蕴提升到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无论是《乳虎啸春》中的老虎,还是《万象回春》中的大象,都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今年的春晚,在展现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尤为出色,从多个节目层面深刻体现与理解这一关系。不仅如此,人伦、人民、人文、人类,这四个维度在春晚中相互交融,各有侧重。
当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在舞台中央高喊“妈妈,给我带颗星星回来”时,稚嫩而清脆的童音穿透了这四个维度,展现了人类星辰大海的伟大事业。
历经多年的批评与成长,春晚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中,找到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它在展示中华历史、山河、文化之美的过程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对于那些依然以旧标准批评春晚的批评者们来说,或许应该重新审视他们的认知框架。
春晚已经走过了四十载的风雨历程,如今正值不惑之年的它,依然充满活力与创新。今年,我要向这场文化盛宴致以崇高的敬意!(赵月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