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司起义是谁主导的?对美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斐逊担任驻法大使的日子,马塞诸塞州爆发了一场风起云涌的起义,名为谢司起义。这场起义的,源自一群小农在面对沉重的土地税和昂贵的诉讼费压迫下,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失去财产的危机,更有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入狱的风险。谢司,这位曾参加过革命战争的军人,挺身而出,带领1200人攻打了当地的联邦军库,他们英勇抗争之后仍被击退了。
得知此事,斐逊立刻写信给大陆会议议员、未来的总统,为起义者发出呼声,主张对他们实行宽大处理。在这封信中,他深入探讨了三种社会形式。第一种是无的社会,如同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第二种则是存在的社会,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此社会中使自己的意愿得到发挥。英国社会在这方面是一个较小的例子,而美国则走在了更前沿。第三种社会形式则是专制,如同狼群治理羊群一般,无疑,这种形式充满了压迫与邪恶。
对于这三种社会形式,斐逊并没有肯定哪一种最好,但他明确指出了第一种社会形式对于人口众多的社会并不适宜。而对于第二种形式,虽然它让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享受自由和幸福,但也存在着易于发生骚乱的弊病。与专制的压迫相比,这一弊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斐逊坚定地认为,宁愿要动荡的自由,也不要安稳的奴役。他甚至认为,这一弊病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预防的腐化变质,培养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偶尔的小规模动乱,正如暴风雨在自然界中的必要性一样,在政治生活中也是必要的。民众起义本身表明他们的权利受到了侵蚀;而镇压起义则会使他们的权利受到进一步的侵蚀。动乱是使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正直的官员应对起义者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高压政策。
这封信不仅充分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和宽广胸怀,更凸显了斐逊对于自由的坚守和对人民权利的珍视。受到斐逊等人的影响,谢司起义的参加者最终都被赦免。尽管谢司本人曾一度被判处死刑,但一年后也得到了赦免。
值得一提的是,斐逊虽然对奴隶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他自己却拥有奴隶。尽管当时废除奴隶制的时机尚未成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为争取人民权利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敬意。即使像他这样的伟人,也难以完全摆脱历史的局限。这也许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