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乾隆是什么样的 是否跟电视剧中一样
在清朝的皇室中,家庭教育被置于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幼年开始,皇子们便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六岁开始读书,不仅读书,还习武。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清朝的皇帝们文化素质都不差,更是饱读诗书。相较于明朝,清朝的皇帝们明显更加重视家庭教育,这也使得他们的文化修养远超过明朝的君主。
乾隆皇帝,这位对文化充满热爱的君主,常常情不自禁地吟诗作画。他的诗作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历史上的许多文人。他对文化不仅仅是欣赏,更是深入其中。他阅读过《红楼梦》,对书中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也关心书籍的编纂,著名的《四库全书》便是在他的指示下完成的。
尽管乾隆如此热爱文化,他在统治时期却并未给汉文化的文人墨客带来明媚的春天。乾隆年间,汉人写诗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就是清朝最残酷的“文字狱”。面对强大的汉文化,清朝统治者内心不自信,心虚胆怯,因此用残酷的方式加强对汉人的控制。只有当内心真正强大时,才能真正对外界保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除了“文字狱”,乾隆的另一大罪孽是放纵和申。乾隆在位时期,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六下江南的背后是巨大的财政支出,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和申的筹措。和申提出的“议罪银”制度,让犯法的人可以通过金钱来减轻或逃避惩罚,这无疑加剧了国家的衰败。
乾隆一生最崇拜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他在位期间,决定效仿康熙,在位六十年时选择退休当太上皇。为了这场退休仪式,他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讲排场风格。在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被请到宫中,一起享用豪华的“千叟宴”。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巨大的花费,这些费用都是由和申负责的。
乾隆一生乐观开朗,寿命长久,但最终在他去世后,和申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嘉庆皇帝早就对和申不满,在乾隆去世后立刻抄了和申的家。在和申家中发现了大量财富,几乎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国库收入。
乾隆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结束。1928年,他的坟墓被人盗掘,陪葬的金银珠宝被洗劫一空,遗骨也被破坏。对于乾隆来说,也许他在生前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这样的后果。如果他的坟墓里只放一本《圣经》,也许就不会有人惦记了。但这只是假设,历史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