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地上的殷墟王朝 揭开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
在太行山东麓的隐秘之处,有一条河流静静流淌。它发源于太行山脉,向东蜿蜒而行,穿越百十余公里后汇入黄河支流卫河。这条河流名叫洹河,滋养着一片古老的土地。数千年前,它的水质更为清澈丰沛,它所流经的平原也曾是一片沃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便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
现今,这片土地属于河南省的安阳。安阳的地势从西部的太行山缓缓向东倾斜,东部平原便是传说中的商王朝古都所在地。据史书记载,公元前十四世纪末,商朝的第二十位国王盘庚率领子民,从山东曲阜迁徙至洹河畔,决定在此建立新的国都,名为殷。
提及殷墟,不得不从1899年说起。那时,金石学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一段奇异的符号。经过漫长的研究和资料的搜集,他终于破解了这些符号的奥秘,它们其实是古老的文字,源自遥远的商朝。这一发现使得殷墟重见天日。
说起殷墟,就要讲到商朝的起源和背景。商朝的始祖是舜,其始建者曾是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商民以玄鸟为图腾。历经255年,12位国王的统治,商朝最终在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从此,商朝的历史被尘封于地下,长达千年,其中包括那段丰富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
直到1899年,神秘的甲骨文的出现才打破了这段沉寂。通过15万多片甲骨文,我们得以窥探商朝时期的生活全貌和丰富的文化。这些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商朝生活、作战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如今,殷墟已经历了15次科学发掘。每次出土的甲骨文、铜器等文物都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在清末时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大量甲骨被流失海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今,这些甲骨成为各国博物馆的收藏珍品。
动物学家对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发现了许多现在已经消失的物种。那时的殷墟气候温暖湿润,树木繁茂,沼泽成片。大象悠闲地漫步,丹顶鹤姿态优雅地翱翔于天际。
考古学家结合考古资料和史书推测,在公元前1318年,伟大的盘庚带领他的子民,在温暖湿润的平原上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大都市。甲骨文的出现不仅证明了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商朝存在和历史的最好证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