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成为托孤大臣后都做了哪些事呢?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汉末的贵族后裔们共同演绎了一场激荡人心的时代大戏。刘备、关羽等人,带着报效朝廷的坚定信念,四处闯荡。他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终于在十八路诸侯的会盟中崭露头角。他们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起起落落,寄人篱下。
命运之神似乎并没有放弃他们。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诸葛亮的出现,给蜀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神机妙算让吴蜀大军所向披靡,刘备也顺势占领了荆州、西川等地,与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关乎蜀汉命运的重大战役——夷陵之战即将打响。这场战役是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南郡太守曾向刘备进言,劝他不要贸然发动进攻。他认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动摇整个蜀国的江山。刘备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了兵败永安。
公元223年,刘备因夷陵惨败而病重不起。在临终之际,他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那一刻,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立下了托孤的誓言。刘备含泪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我,必能安邦定国。若我的儿子可辅,则请你辅佐他;如他无才,你可自行成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后,汗流浃背,泣拜于地,誓言竭尽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
这段托孤的佳话成为了历史的佳话。刘备将军政大权和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展现出了鞠躬尽瘁的精神。刘备的托孤之言,既展现了他的智慧,也展现了他的父爱。他对诸葛亮说:“如果你认为我的儿子有能力,就请辅佐他;如果没有,你也无需勉强。”这样的言论让诸葛亮除了全力辅佐别无选择。
诸葛亮在之后的岁月里,致力于军政管理和连年北伐。他的完美主义人格源于“效忠以死情结”和“克复中原情结”。诸葛亮的追求完美也给他带来了过大的责任和压力,导致他身心疲惫,过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也让蜀国后期缺乏明主和能将,国力衰微。
刘禅继位后,他选择了信任诸葛亮,把一切军政事务都交给他处理。这种信任给了诸葛亮更大的自由和空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太子刘禅不在身边,刘备的遗言“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非随口一说,而是以诏令的形式正式发布。这体现了刘备对这件事的认真态度,他深知蜀汉基业的来之不易,所以才会如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