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人才为何无人投靠周天子 简单来说就
尚未了解战国周天子的读者们,让我带你们走进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纷纷崭露头角,谋臣名将纷纷登上政治、军事、外交的舞台,演绎着千古传奇。当我们关注这些英勇的诸侯国时,为何正统的周天子却显得默默无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人才无疑是最珍贵的。拥有人才,就意味着拥有发展壮大的机会。深知这一道理的君主们纷纷施展各种手段吸引人才。周天子却在招揽人才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尽管他有心留下人才,但人才是否愿意前来却是一个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周天子财力匮乏。
周朝历经多次变故,国土不断萎缩。失去领土意味着失去人口和税收,财政的减少使得周天子无法维持王朝的运营。甚至在其儿子周倾王死后,因无法承担葬礼费用,不得不向他人求助。由此可见,周王室的衰落和贫困已经达到了极点。
到了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土地仅剩下几个县而已,不仅无法与秦、楚等大国的领土相比,就连这些大国臣子的封地也逊色不少。周赧王时期,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他试图联合楚国攻秦。因财力不足,他只能向富商借贷组建军队。这次冒险行动不仅未能如愿,反而使周赧王负债累累,为了躲避债务只能隐匿起来。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周天子自身都难保,自然无法提供足够的财资来供养那些名士。
那么,难道就没有忠于周天子的人才谋士吗?答案自然是有的。周朝之所以能苟延残喘这么久,正是因为有一些忠诚的谋士存在。周朝的政治制度却限制了周天子的选才范围。
在周朝的制度下,名士们是没有资格侍奉天子的。层级之间的界限非常严格,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最后是士,大家都按照等级制度生活。即使是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也难以跨越等级障碍得到周天子的青睐。就连商鞅这样的贵族子弟,去给周天子当门卫都被拒绝。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周王室的人才选择变得极为有限。
在种种制约之下,周天子虽然可能有一些人才,但无疑是矮个子里挑高的。与诸侯国的人才质量相比,简直是萤烛之火与日月之辉的差距。而且,经过周王室的种种困境,其可用的资源实在是太少。这就像是一个巧妇面对无米之炊的困境,这些人才实在难以在这个狭小的舞台上发挥实力,因此给人一种周天子无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