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上书房是什么地方?上书房之谜大
在皇宫深处,有一所独特的学府——上书房,也可称为皇家“子弟学校”。此学府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于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共有五楹,面向北,分为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和后天不老三层,因此也被乾隆帝赞为“三天”。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皇子皇孙们成长的摇篮。
在清朝的皇家传统中,皇子在虚岁六岁那年,便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涯。学习的地点,正是在这所上书房。他们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儒学、诗词歌赋、书画等。除此之外,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训练也极为重视。
在上书房中,皇子们的学习生活相当辛苦。他们每天早晨寅时(3—5时)便开始学习,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不曾停歇。他们的师傅们会在卯时(5—7时)开始教课,一直持续到午时(11—13时),甚至有时要到申时(15—17时)。除了日常的文化课程,皇子们还要进行骑射等课程。节假日如元旦、除夕、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他们会放假一天。但皇帝经常亲临上书房进行检查和督促,其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清朝的统治者对皇子的教育之严格,与前代截然不同。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道:本朝家法之严,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皇子的学习生活之艰辛,让人感叹不已。他们不仅要早起读书,还要学习作诗、写文章,每天都有规定的课程。他们还要学习国书、国语以及骑射等。在这样的教育下,皇子的文学和武艺自然出类拔萃。
皇帝和上书房的师傅们相互尊重。例如雍正帝命令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乾隆帝对蔡新这位福建漳浦人极为尊重,蔡新在上书房担任总师傅长达三十余年,诸皇子都敬惮他。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照顾有加,每次制文都会寄给他。嘉庆帝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写“绿野恒春”。
由于清朝统治者重视皇子的读书和习武,并善于从中借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因此大多数皇帝和皇子都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技艺,并擅长骑射。这座上书房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未来皇室继承人的摇篮。在这里,每一个皇子都在严格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为继承皇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