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汉代的大臣那么多 刘备称帝后他们为何不去
今天来到趣怪网,让我们一起聊聊关于称帝的那些事儿。
公元220年10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汉献帝宣布退位,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曹丕的亲信华欣带着文武官员的联名信,成功说服了汉献帝。为了保命,刘协不得不交出印章。曹丕表面上拒绝,实则暗自欣喜,最终登上了王位。这一举动,标志着曹魏的诞生,对忠诚的力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那之后,曾经忠于汉室的大臣们纷纷选择跳槽到曹魏。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曹丕篡位后,那些忠于汉代的人才没有去投奔刘备呢?
早在曹操挟持皇帝的时候,曹魏阵营中就有忠于东汉的势力。毕竟,汉朝数百年的底蕴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曹操接手汉帝刘协后,这些汉室势力曾多次与曹操对抗。例如,建安五年,刘协暗中下旨,企图借助精兵杀死曹操,可惜计划败露,岳父等人被杀。
曹丕篡位后,支持汉朝和东汉的人几乎没有去投奔汉室,这一切都与刘备杀害的一个人有着直接关系——雍茂。雍茂是刘备的主要军师,曾表明确反对刘备称帝的意见。刘备却将他杀害。这一举动让天下英雄心寒,因为君主不能容忍反对意见,谁敢加入这样的团队呢?也许,这正是汉代晚期人才短缺的根源之一。
刘备错误地杀死了雍茂,也让那些原本想去蜀汉的文人志士犹豫不决。他们看到蜀汉的实力日渐衰退,失去了荆州这一要塞和重要将军,成为三国中最弱的一个。他们开始怀疑蜀汉复兴的可能性。
虽然刘备高举兴复汉室的旗帜,但由于实力不济,那些忠于汉代的人才并没有挺身而出,从曹魏投靠过来。曹丕称帝后不久,刘备也在彰武元年成为皇帝。他打着为关羽复仇的旗号攻打东吴,却遭到了下属的背叛。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役中被东吴鲁苏击败,蜀汉精英权力遭受重大损失。
战后,蜀汉失去了荆州和夷陵,甚至面临灭亡的危险。对于那些想要投奔刘备的人来说,这进一步消除了他们的念头。毕竟,在汉末和三国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亮那样坚定。令人惊讶的是,与诸葛亮交好的四人中,大部分最终选择了到曹魏效力。这并不是说刘备错杀了一员大将就让人不敢来投,而是当时的局势已经不利于刘备的发展,他的地位和时代的变迁使得蜀国大不如前,因此没有人愿意来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