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化严重的宋风从英雄救美到美
宋廷的驯化与雌化:国人血性的消逝
从宋廷开始,中国人的血性逐渐消失,这源于朝廷所推行的驯化与雌化政策。何为驯化?这是一种阉割人的独立精神的过程,让原本特立独行的大侠,变得唯命是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阳刚之气逐渐消磨,被驯化成缺乏血性的庸才。
一幅源于网络的图片,或许可以为我们揭示这一现象的缩影。图中的女子身着战袍,英姿飒爽,而本应顶天立地的男儿却显得懦弱无能。这不禁让人想起《杨门女将》的故事。
《杨门女将》是一部民间演绎的评书,其中虚构的故事虽然众多,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宋朝的雌化之风。在真实的北宋历史上,虽有众多的名将,但到了这里,却是女人撑起了半边天。
在演义中的一节,八王与十大朝官被辽军大将耶律谷困于谷中,危难之际,却是十二个寡妇带兵作战。八娘一马当先,与辽将王必达激战数回合,最终将其擒获。九妹则从旁攻入,使必达败走。在追击过程中,宋将呼延赞当头拦住必达,将其擒获。杨宗保见宋兵连胜,催动后军追击,最终大获全胜。
这场战斗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英勇与担当,而背后的男性却显得懦弱无力。什么是男人气质?是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保护自己的妻儿老小。然而在这场宋辽之战中,却是女人冲在前面,男人殿后,女人成为了男人的保护伞。
深宫女子作诗嘲笑华夏儿郎:“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在传统曲目《挂帅》里,辽国契丹攻打北宋,边关告急,宋廷竟把希望寄托在女人身上,让穆桂英率兵出征,战胜辽军。这让人不禁要问,包括赵宋天子在内的宋朝男儿,究竟何在?
任何国家的男性一旦女性化,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精神失去阳刚之气,整个民族精神走向弱势化。在宋朝前,中国爱情文学模式通常是“英雄救美”,而宋朝开始流行的却是“美人救英雄”。公子落难后花园,小姐慧眼识英雄,轻则赠私房钱,重则许身相许。而当公子面对流氓恶少的调戏时,却常常无能为力,甚至给流氓跪下,成了小姐的累赘和保护对象。
这种现象让我们深感担忧。一个民族的男性如果失去了应有的血性与担当,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将会逐渐消逝。我们呼唤着更多的男儿能够挺起腰板,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让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