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数次北伐,为何目的地都是陇右呢?
在蜀汉政权的辉煌时期,先主在世时,曾将重任托付给智勇双全的军师诸葛亮,赋予他全权处置蜀国的军政事务。诸葛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夜不能寐,忧国忘身。为了北定中原,他首先出兵平定了南方,这一历史时期的壮丽篇章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蜀建兴四年(226年),君主驾崩,其子继位。诸葛亮洞察秋毫,认为曹叡年轻且缺乏治国经验,这是北伐的绝佳时机。次年春,诸葛亮率领二十万大军进驻汉中,临行前,他呈上了脍炙人口的《出师表》,表达了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目标锁定在陇右地区。他没有直接攻打长安,而是派遣大将作为疑兵,制造出要从斜谷攻取长安的假象。魏国的曹叡果然上当,将主力部队调往眉县抵御。而诸葛亮的精锐蜀军则悄悄向祁山方向发起进攻。当十万大军如天降神兵般出现时,陇右的三郡不战而降。
诸葛亮为什么要攻取陇右?陇右地区虽然远离关中,但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里的民风彪悍,马匹强壮,是秦国的战马主要来源地。掌握了陇右,就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拥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凭借陇右的骑兵,轻松灭六国,统一天下。汉帝国的传奇也是从陇右出发,远征西域。诸葛亮明白,要想实现恢复汉室的大业,必须掌握陇右。
陇西城池坚固,不易攻破。诸葛亮决定截住魏国援军,断绝陇西粮道,迫使陇西不战而降。街亭成为两军必争之地,马谡在这里被魏国的张郃击败,街亭失守。诸葛亮知道战机已失,只好退兵。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蜀国的主动出击让魏国意识到蜀汉的野心和实力,从此他们派大将军曹真常驻关中,专门对付蜀军。诸葛亮的举动虽然引起了魏国的重视,但在国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以后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人们或许会问,为何诸葛亮要选择北伐?他是否应该等待蜀国国力强大后再行动?其实,诸葛亮的真正目的并非与魏国决战,而是控制西凉地区。他认识到荆州已失,单靠蜀地难以争霸天下。控制西凉不仅能斩断魏国右臂,还能积蓄自己的力量,解决兵员、粮草、战马等问题,从而实现恢复汉室的大业。
诸葛亮的北伐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智慧和胆识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他的精神永载史册,成为蜀汉乃至中华文明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