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个使用电话的人是谁?他说了什么
电话,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回溯其源头,我们会发现,这一神奇发明最初并非来自中国。在遥远的美国,安东尼奥·穆齐率先创造了电话这一造福人类的工具。而在中国,这一新生事物却有着独特的起源故事。
想象一下,当遥远的晚清时期,我们的祖先第一次看到电话这种神奇的物品时,他们的反应会是如何?第一次接触到电话的人是谁?他们又说了些什么?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时光回溯到1876年,那时的宁波海关官员李圭,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首次见到了能传话的电话机。他将其记录在了自己的著作《环游地球新录》中,成为了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人见到电话的中国人。
第二年,我们的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在英国伦敦电气厂参观时,有幸体验了打电话。毕谛厂主特意为他准备了电话体验项目。在楼上楼下相隔数十丈的两台电话机之间,郭嵩焘通过话筒与张德彝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通话。虽然通话内容简单,但这次体验却载入了中国的历史。郭嵩焘在当天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通话体验,同时也提到了由于技术不成熟,电话的通话效果还不太理想。
在张德彝的描述中,电话被称为“德利风”。他记录道,在1877年他在英国时,见到了这种传声筒。不论识字与否,只要有这个工具,就可以传音。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电话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电话在欧洲发明不久后就进入了清朝境内。188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公共租界架设电线杆,开始装设电话。随后的一年里,该公司又在外滩开设了第一家电话局。同样是在这一年,英国人皮晓浦也在租界试装电话。当时的人们对电话这一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尽管先进的人们对电话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在晚清时期,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无法接受这一“奇技淫巧”。郭嵩焘因崇拜欧美的高科技而在国内受到广泛攻击,最终被迫辞职回国。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
电话这一神奇的发明,从遥远的美洲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接触、体验到逐渐普及,再到如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话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