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带上
跟随趣怪网小编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探寻那鲜为人知的北伐往事。
诸葛亮,这位蜀汉政权的奠基者,是支撑蜀国数十年的精神支柱。他的北伐,堪称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6次挥师攻魏,令强大的曹魏瑟瑟发抖。北伐之路并非坦途,即便是诸葛孔明也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回溯到第一次北伐,此时的蜀国刚从夷陵之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人才凋零,五虎将已去其三。在整个西蜀四十余年的武将中,只有五虎将及后来的少数几人可称一流。
当时,姜维尚未归顺,蜀国能征善战的将领仅有魏延和赵云。这两位猛将是诸葛亮的左右手。吴蜀联盟已固,无需再分兵防守;南方已平,后方无忧。曹魏占据地利人和,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诸葛亮要想攻魏,必须全力以赴。于是,他几乎倾全国之力,调集了蜀国的精锐力量。
令人意外的是,西蜀的传奇人物赵云并未被纳入北伐的队伍。要知道,此时的赵云可谓天下无敌。如果诸葛亮带上他,无疑会大大增加胜利的可能性。但诸葛亮却以“老将军年事已高”为由婉拒了赵云。这真的是他的真实想法吗?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这一切与刘备的托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个令人心碎的年份,公元223年,刘备败走夷陵,最终在白帝城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找到诸葛亮和其他重臣,托付后事。而他对赵云的那份嘱托更是情深意切。
刘备把赵云视为手足兄弟,希望他继续照顾自己的儿子刘禅。这其中的言下之意再明显就是让赵云辅佐并保护刘禅。赵云的职责不仅仅是战斗,更是保护刘家血脉的安全。他曾长坂坡救阿斗,后来又从吴人手中夺回阿斗。他的职责始终都是保护刘备及其家人的安全。
考虑到刘禅的软弱和智商不在线的情况,难免会有人对他心生不满,甚至做出危害他的事情。刘备的嘱托让赵云肩负了重大的责任。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贵人,自然铭记主公的临终遗言。
在关键的北伐时刻,诸葛亮决定留下赵云在成都保护皇帝。因为北伐的精锐之师全部外出,成都难免会有不安分的势力趁机威胁皇帝的安全。有赵云这样的虎将镇守成都,自然无人敢轻举妄动。虽然赵云一心想着北伐,但他也明白主公的嘱托更为重要。而诸葛亮的“年龄太大不适合北伐”的说法,更多的是为了给赵云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