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生前也是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死的那么冤枉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代涌现了无数的人才,他们为曹魏、蜀汉、孙吴三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这些英雄辈出的时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人策略。一位著名学者曾言:“大概以权术相驭,以性情相契,兄弟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魏蜀吴三国涌现出了大批的武将能人。而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有一人可谓立下赫赫战功,却不幸英年早逝,他就是那位生前立下丰功伟绩,死得却极为冤枉的英雄。
刘备的创业历程可谓是从草根到霸主的蜕变,他的成功离不开身边一群大臣的辅佐。当人们纷纷把目光聚焦于蜀汉的璀璨星辰时,却忽略了魏延这位英雄。他在刘备的二十三年的征途中,始终忠心耿耿,却最终遭遇不幸。魏延,字文长,出生于义阳(今河南桐柏)。早在刘备寻求投靠之际,魏延便欲跟随,但机会尚未到来。于是,他选择了投靠韩玄。不料,刘备后来攻打韩玄,魏延在斩杀了主公韩玄后投降了刘备。
诸葛亮对魏延初时存有疑虑,觉得他“反骨”,几次想要斩之。刘备的阻拦使魏延得以保全性命。或许从这时起,刘备政权对魏延的任用便存下了怀疑的种子。刘备对魏延的赏识却超过了许多大将,他在蜀汉的地位甚至仅次于关羽。
魏延的一生充满戎马生涯,他为刘备夺得益州、占领汉中,立下赫赫战功。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他被封为镇北将军、都亭侯、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征西大将军等要职。在关羽被杀害后,魏延镇守汉中,为蜀汉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他成为了蜀汉在北方的坚固屏障,边陲十年安定。
魏延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在政治斗争中,他的直率和目中无人的性格为他埋下了悲剧的伏笔。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留下遗言,命令撤军,魏延负责断后。魏延因不满消息而拒绝执行命令,他与杨仪的矛盾也在此刻激化。魏延烧掉阁道,企图阻断杨仪的大军,却被杨仪告发谋反。因平时人际关系不佳,魏延无人相助,最终惨遭杀害,连家人也未能幸免。
其实,魏延从未有过叛蜀投魏之心。相反,杨仪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后,曾放言自己若当初举兵投降,今日何至于此。这段历史让人感叹不已,魏延的忠诚与才华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他的悲剧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也让人对那个历史时代的人才境遇产生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