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坐龙椅的皇帝,此人最后结局如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独特的经历而让人难以忘怀。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位人物——张邦昌。
张邦昌,一位出身于永静军东光县的文士,才学渊博却为人胆怯懦弱。他曾在权相门下历任高官,一步步攀升至宰相的高位。命运却在靖康之变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靖康之变后,金兵入侵,皇室、百官被俘,开封城破。在这危难关头,金国为了统治中原,决定扶植傀儡政权。在众多降臣中,张邦昌因其性格胆小听话,被金国选中为皇帝人选。
对于张邦昌来说,称帝意味着僭越和背叛。他深知自己无法获得中原军民的拥戴,更可能面临身死族灭的风险。他对此事极为抵触,甚至装病绝食以拒。
面对金国的压力和威胁,张邦昌最终被迫接受称帝。但他始终谨守臣礼,不敢僭越。他称帝后使用诸侯王的自称“予”,颁布的命令也不敢使用“诏”的字眼。上朝时不敢坐龙椅,不敢在正殿议事,甚至还在正宫的门口贴上封条,以表明自己谨守臣子的本分。
张邦昌的做法虽然让金国误以为他恪守本分,但他在心中却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等到金国撤走后,他立即请出宋徽宗的废后主持大局,并迎立康王赵构为帝。仅做了33天皇帝的张邦昌,便主动退位。
宋高宗上台后,对张邦昌的表现颇为满意,不仅没追究他的责任,还进封他为太保、同安郡王。宰相为首的“主战派”却认为他是卖国贼,要求必须杀他平民愤。
宋高宗面对举朝皆曰可杀的局面,只好将张邦昌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送往潭州安置。不久,张邦昌因私通华国靖恭夫人的事情被人揭发,虽然属于被动行为,但依然令宋高宗十分难堪。最终,张邦昌在潭州被赐死,终年47岁。
客观来说,张邦昌在金国的胁迫下称帝,本意是为了保护开封军民免遭屠戮。他在位期间始终谨守臣礼、不敢僭越,并且在金国撤走后迎立宋高宗上台。他已经尽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做到的全部责任。命运的无常使得这位谨慎小心的宰相最终仍不免被杀。
张邦昌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他的命运虽令人唏嘘不已,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动荡时代中,小人物的身不由己和无奈。他的经历,或许正是历史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