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勣为何没有参与李世民的托孤-他又为何被贬?
在谈论徐世勣之际,一幅历史的画卷似乎又在眼前展开。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贞观年间的历史,探寻其中的故事。
在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病情日益严重,朝廷重臣如等相继离世,这无疑是对他的一次重大打击。次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含风殿离世,唐朝的辉煌时代也随之落下帷幕。
在李世民临终之际,他在病榻上对太子坦言:“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这是他的托孤之言,将太子李治托付给了和褚遂良。在这份名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却并未出现,那就是李勣。
在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为了辅佐太子李治,将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瑀和李勣四位心腹大臣派往东宫兼职。在贞观二十二年的逆案之后,房玄龄和萧瑀相继离世。在李世民的托孤名单中,只剩下长孙无忌和李勣。那么,为何李世民最终选择排除李勣呢?
李勣,原名徐世勣,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他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智勇双全使他成为唐朝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与齐名,被誉为“二李”。
李勣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污点。他是李世民最早选定的四位辅臣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军事将领。在李世民和李治交替之际,一位强有力的军事人才的控制局面是至关重要的。李勣却没有出现在托孤名单中,这让人费解。
其实,李勣没有参与托孤,并非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太过出色。李世民对李勣有所忌惮,担心他难以驾驭。李世民选择将李勣贬到叠州任都督,以试探他的忠诚度。
李勣读懂了李世民的用意,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赴任叠州。他的表现让李世民和李治非常放心。唐高宗李治登基后的第四天,就将李勣调回京城,任命为特进。
面对李世民的试探,李勣没有留下任何破绽。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这也使他成为了唐高宗的得力助手。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叹李世民的英明和李勣的智慧。李世民的托孤之举虽然让人费解,但也显示出他对权谋的深谙和对人才的重视。而李勣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和能力,成为唐朝的肱股之臣。这段历史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徐世勣的传奇人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的辉煌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