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的意思(怎样理解舍得)
“舍得”——人生之道的醒世箴言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舍得”二字,可谓是五千年华夏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在当代社会,包括我们头条上的朋友们,都需要领会并弘扬这一人生气节。
舍与得,乃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源自《了凡四川》,传入中国后,融入老庄道学思想,成为禅的一种哲学。世间万物,皆有舍得之道。就如同一人乘船过江,若船上物品过多,行至江心可能导致沉船,此时必须舍弃部分财宝以保全生命。
曾经有两个猎人的故事,他们被饿狼追赶,身上带着和黄金,但枪中无。过一条河时,一人舍不得黄金和枪,最终丧命;而另一个人则舍弃了身外之物,成功与恶狼周旋,保全了性命。舍弃身外之物,得以生命延续。
先贤孟子曾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己为公……这都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看似简单的“舍得”,实则蕴含着人生的智慧与选择。
“舍得”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我们常常过于关注得到,而忽略了舍弃的重要性。古人云:“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正是辩证看待舍与得的关系。劳动需要舍力气才能得收获,学习需要舍时间才能得知识,经商需要舍本钱才能得回报,做官需要舍安逸才能得辉煌。
从古至今,无数名人留下了千古功绩,他们都深谙“舍得”之道。就如同蛇蜕皮后长大,金从沙砾中掏出,树经过剪枝才能结出更多果实。舍得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做人处事的艺术。
庚子春,疫情肆虐之际,万千白衣天使们舍小家顾大家,守护亿万同胞的安康。他们不正是“舍得”精神的象征吗?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更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传承民族精华,共筑中国梦,让“舍得”之光照亮长城内外,你我共同葆有民族之青春。
“舍得”不仅是醒世铭言,更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核心所在。让我们共爱祖国,共创美好未来。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铭记“舍得”之道,以舍为得,以得促舍,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里,只有懂得舍得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