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疆域辽阔,为什么忽必烈定都在了北京?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王朝以其广阔的疆域傲立于世,其疆域之广甚至延伸至欧洲与东南亚。这个王朝的首都却选择在了北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的脚步,一同探寻答案。
据《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如诗如画,“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江东,南越海表”。那时的元朝,其领域面积甚至达到了现今中国的两倍之多。涵盖了漠北、漠南草原、蒙古全境,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泰国、缅甸北部等地。如此辽阔的疆域,为何首都选择在北京呢?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自古便是多个王朝的繁华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北京便是诸侯国的都城。而在辽国时期,北京更是被设为南京幽都府。到了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北京正式成为中都。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北京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他的视线焦点。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中原与草原的交汇点。忽必烈意识到,无论南下中原还是北上草原,北京都是最佳的军事战略要地。将这里设为都城,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战争的供给线,更能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元朝内部的统治并不稳固。虽然元朝疆域辽阔,但实际上是由各个部族的可汗所有。在忽必烈建立元朝时,其他可汗王国虽然表面上接受他的管制,但实际上已在各自领地上独立为王。忽必烈需要选择一个能够控制全局的都城,而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选中。忽必烈的父亲的领地治所便位于今日北京地区,这也进一步巩固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地位。
至元八年(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正式将国号改为“大元”,成为元朝的首任皇帝。至元九年(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根据天文学家、风水学家的意见,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并正式宣布在此建都。自此,北京成为了我国元、明、清三朝的国都。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元朝在选择都城时,是由刘秉忠和郭守敬师徒二人根据风水玄学原理进行的。他们眼中,北京城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宝地,是一块风水极佳的“宝地”,正是建立王朝的理想之地。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选择了北京作为元朝的都城。这种融合了历史地理、天文风水与皇权选择的交织之中,元朝的都城最终落座在北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