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后知县赏银1000贯 武松为什么不要这些钱
今天,奇闻奇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不要钱就能了解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那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导言: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武松是个豪杰,却不擅长为人处事。但实际上,武松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着独到之处,只是因为他性格豪放,不像宋江那样深谙权谋之术罢了。
在《水浒传》的二十四回中,武松因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而名扬天下。当他离开柴进庄上返乡探望哥哥武大郎时,途径阳谷县,因他的英勇事迹受到了阳谷人民的器重,被任命为阳谷县的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知县为了表彰他的英勇,赏赐了他一千贯钱。武松并没有将这笔钱据为己有,反而将其散给了当地的猎户。
武松在厅堂之上,大方地将那一千贯钱分发给众人。知县看到他的忠厚仁爱,对他更加赏识。当知县问他是否愿意留在阳谷县继续担任都头时,武松并没有拒绝,而是果断地答应下来。他表现出忠诚,感谢知县的抬举,并表示自己愿意终身效力。此时的武松,已不再只是一个洒脱不羁的打虎英雄,而更像是一个在官场中善于钻营的滑头。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即便是像武松这样的好汉,也有时候需要低头折腰。武松虽然拒绝了十万元的钱款,但却接受了都头这个职位。他的拒绝并非单纯的高风亮节,而是他为人处世的一种高明之处。他明白拒绝眼前的诱惑,却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好处。他收买了人心,为自己在阳谷县的立足打下了群众基础;同时取悦了知县,为自己在阳谷县衙谋得了官职,并成为了知县的心腹之臣。
武松的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豪爽性格和正直品质,还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谋略。他知道如何取舍,如何以自己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好处。他在县衙大厅散金钱的行为不仅赢得了知县的好感度,还为他赢得了下属的钦佩和尊敬。他在阳谷县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获得了领导的信赖,成为了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能力和勇气,还取决于他的智慧和谋略。武松虽然拒绝了眼前的诱惑,但他看到了更长远的好处。他的聪明才智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一起深入了解武松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