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app软件(花1999元填高考志愿,值吗?)
选大学还是选专业?这是许多考生和家长面临的难题。面对海量的高考志愿填报APP,他们如同置身于一座迷宫之中,试图寻找通向梦想的路径。这些APP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推荐,似乎为他们指明了方向,然而真的靠谱吗?
随着全国31省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公布,志愿填报的紧迫性愈发凸显。市场上涌现出众多高考志愿填报APP,它们声称能够通过大数据测算录取率,为考生推荐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这些APP的数据真的准确吗?
以中新财经的实验为例,同一考生在不同的APP上得到的模拟报志愿结果差异巨大。这些APP推荐的院校数量、分类都有很大差距,甚至有些数据差异达到99%。想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考生往往需要开通会员服务,费用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除了数据差异,这些APP还提供了志愿填报专家的1对1服务,费用更是高达数千甚至数千元一年。当问及专家的资质认证时,一些客服的回答却让人心生疑虑。他们声称这些专家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老师,但无法证明其和资质。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规划师只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
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虚假案例警告,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识别虚假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同时指出,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市场上存在大量新兴且注册资本较低的企业涉足志愿填报领域,这也增加了考生的风险。
在咨询“志愿填报专家”服务时,往往会跳转到某些教育或信息科技公司的企业客服号,这些公司虽然众多,但很多成立时间较短,注册资本也不高。这让人们不得不警惕,这些公司背后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已经启动,各高校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准确权威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在此,我们呼吁广大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不要盲目跟风或乱投医,要认准权威渠道,理性选择。
选大学、选专业、填志愿,这是人生的重要抉择。考生和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分析,慎重选择。不要被那些夸大的宣传和虚假的承诺所迷惑,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记住,真正的指导来自于权威和正规渠道,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专家”和不可靠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