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最怪异的墓葬是什么方法?
千百年来,国人深厚的葬礼传统使得盗墓这一古老行业持续繁荣。在这场与盗墓者的斗智斗勇中,反盗墓的手段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许多充满想象力的“防盗”妙招。那么,你是否知道历史上最为独特和怪异的墓葬防盗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由风趣网小编为你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
古人为了防范盗墓,可谓绞尽脑汁,他们的防盗措施大体可分为三类。他们运用巧妙的计策迷惑外人。比如,葬礼时从南京的十三城门同时出棺,或者故意设立疑冢,让盗墓者难以捉摸真正的墓址。
古人还通过加固坟墓来增加其坚固程度。他们用铁水将巨大的石板连成一体,或者用石灰、糯米汁和沙子制成坚不可摧的“铁墓”。
这些所谓的“低端”防盗手段,在真正的行家面前简直不堪一击。相比之下,开国皇帝李继迁所采用的防盗措施才是真正的顶尖之作。
背景是这样的。当时西夏尚未建国,神秘的西夏国还只是潜藏在李继迁的深邃思维之中。李继迁是那个时代罕见的聪明人。他白手起家,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在辽、宋两大帝国之间游刃有余地周旋,最终建立了一个长达一百九十年的西夏帝国。
在李继迁忙于开拓自己的版图时,他的父亲李彝昌去世了。他面临的不只是普通盗墓贼的威胁,更是担忧宋朝军队可能会发动攻击,挖掘父亲的陵墓。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大臣建议他采用一种独特的水葬方式。
你可能会想到顺水漂流的水葬方式,但这里的水葬却与众不同。他们寻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墓穴的位置,这里必须有一条汹涌的河流。最终,他们选择了榆林红石峡峡谷中的河流作为墓穴所在地。接着,一支神秘的部队被派来截断峡谷两端,严禁任何人进入。然后劳工们开始工作,他们先在上游修建大坝以改变河水流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凿出了一座陵墓。这座陵墓不仅符合风水要求,更重要的是它位于大面积的石质河床之下。整个建造过程充满了神秘和艰辛。最后一道难题是防水处理。虽然具体方法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推测工匠们可能使用了铁汁灌缝和生漆密封等方法来确保墓室的防水性。最终完成了水葬的仪式将李继迁的父亲葬入墓中并重新打开上游的堤坝让河水重新流淌淹没陵墓。就这样榆林红石峡的河水日夜奔流淹没了一切关于这座水葬墓的线索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神秘的陵墓始终未被后人发现。即便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依旧保持着其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