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李元纮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李元纮:宰相之楷模,清廉之典范
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让我们走进一位宰相的人生轨迹——李元纮。出身名门望族的他,本姓丙,字大纲,是李粲的曾孙,更是殿中监李道广之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元纮的世界,感受他的风采。
李元纮的成长道路可谓是光明坦荡,凭借着家族的庇佑,他轻松入仕。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笃厚。他起家泾州司兵参军,历经多个职位,包括雍州司户参军、好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等。每一次变迁,都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开元十四年(726年),他拜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清水县男。他在相位三年间,为国家鞠躬尽瘁,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无私的奉献。
人生总有波折。因与同事杜暹不和,他被外放为曹蒲二州刺史。但这并未使他消沉,他依然为国家尽忠职守,不久后便因病致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追赠太子少傅,文忠。
在李元纮的一生中,还有一段轶事令人称道。某年,有人倚仗权势,强夺佛寺碾硙。此案被告到雍州府衙时,李元纮时任雍州司户,他将碾硙果断判还佛寺。雍州长史窦怀贞畏惧太平公主的压力,命令李元纮改判。但李元纮坚定地说:“终南山或许可以移动,但此案判决绝对不能更改。”这件案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南山铁案”,象征着李元纮的公正无私。
关于李元纮的评价,人们纷纷表示钦佩。宋璟称赞他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家无储积,品德高尚。周观则认为他在玄宗开元的时期扮演了承法度的角色。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李元纮在政事多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他性格清俭,在政期间,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他与魏知古、卢怀慎等人一样,都具备器能,咸居宰辅。他们或心存沃、或志在荐贤、或出爱子为外官等,都是立事立功之人。其中,卢、李、杜三君子更以清白垂美简书之流派。
在个人作品方面,《全唐文》收录了李元纮的奏疏二篇,《请令张说吴兢就史馆修史奏》、《废职田议》。而他的诗作三首也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绿墀怨》、《相思怨》。这些都为我们揭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李元纮是宰相之楷模清廉之典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清廉正直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秉持这种精神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