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是哪一天(虎门销烟是什么时候啊)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激荡的1839年。在那一年,林则徐受命赴粤,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在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即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东,受到了九响礼炮的隆重欢迎。当时,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场观礼,他为我们留下了林则徐的生动描述:“林公神态庄重,面带严肃之相,身材微胖,蓄着浓密的黑短髭与长髯,仿佛年过六旬的老练之士。”林公参观了越华书院,并在书院题下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既反映了他的气度与胸怀,也预示了他禁烟的决心与意志。
面对泛滥成灾的局面,众烟商试图通过贿赂来动摇林则徐的决心。林公不同于以往的官员,他视钱财如粪土。他严肃地要求所有烟商在三天内交出全部,并签署切结书,誓言以后不再贩卖。如有违背,一经查出,货物将被没收,人也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少数烟商选择了屈服,交出了。大多数烟商以及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等势力却无动于衷。林则徐毫不犹豫地发誓:“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他深知,禁烟之路并不容易,但他决心坚定,绝不退缩。
为了掌握更确切的情况,林则徐不依赖差役胥吏之手,而是依靠知识界的士人。他召集了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的六百四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这场考试的试题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零售商、过去禁烟的弊端以及禁绝之法。通过这次考试,林则徐成功地掌握了所有烟商和贪官污吏的名单。
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林则徐的智勇与决心,也展现了他与众不同的治理方式。他的坚定决心与果断行动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