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的电影人 拉华加 《回西藏》探索了主旋律电
在不久前落幕的电影频道荣誉之夜上,一部由爱奇艺出品的电影《回西藏》大放异彩,荣获了最佳男配角奖。在北影节首映当日,它更是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有影评人称其为“打破叙事常规的主旋律电影新典范”,甚至有人将其评价为本届北影节的最大惊喜。
这部电影的背后,有一个让人钦佩的团队和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拉华加。在首映后的采访中,这位年轻的藏族导演以一身休闲装亮相,尽管刚刚忙完首映的各项琐事,他仍然十分敬业地完成了整个采访。他的眼神清澈真诚,毫无疲惫之感。
谈及电影的核心,拉华加深情地表示:“片子不仅展现了孔繁森伟大的一生,更将西民的生活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完美融合了当地的习俗、宗教和民歌。”他进一步强调,这背后是他对这片神秘土地深深的热爱与致敬。作为一位年轻的导演,他赋予了影片西藏的“魂”。
拉华加对电影的演员阵容赞不绝口。尤其是金巴,他在《回西藏》中饰演“久美”。拉华加表示金巴有很强的可塑性,对角色的理解令人钦佩。金巴在现场专注认真,常常沉浸在角色中,使拉华加觉得他是电影的福气。另一位主演宋洋虽然没有去过西藏,但他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热爱深深打动了拉华加。宋洋的表演浑然天成,与角色完美融合。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得益于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电影《回西藏》的项目由陈国星导演和山东电影制片厂发起。拉华加在看完剧本后非常喜欢并决定接下这部电影。在美术上,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还原七八十年代藏区的面貌。他们的目标是真正融入藏族的精神,将这片神秘又动人的土地通过电影展现给更多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团队面临着高海拔地区的艰苦条件。但演员们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们的表演深情而真实,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那片纯净又充满故事的土地上。
《回西藏》是一部充满情感与力量的电影。它展现了西藏的魅力和藏族人民的生活质感,同时也呈现了主人公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拉华加导演及其团队用这部电影向观众传达了对西藏的热爱与敬意,也为我们呈现了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佳作。在初春的二月,我和摄影师一同踏上了西藏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寻找美丽风景和拍摄灵感之旅。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尽管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但我们仍努力那些尚未被现代侵蚀的古老村落。
在一次不经意的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村落。村落里的电线杆和日常用品都散发着浓厚的年代感。我们决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引入美术元素,用土铺出了一条尘土飞扬的街道,仿佛时光倒流,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在确保电影场景和画面符合历史背景的我们也十分重视剧本和人物的塑造。在电影《拉华加》的拍摄中,我主要负责融入藏族相关元素。比如久美拉着一个人去寺庙发誓的场景,还有公交车里人们唱歌、一起吃糌粑的情节,都是后来融入的藏族文化元素。
我们不仅对原有剧本进行了丰富和深化,更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创新。比如公交车里的氛围,原本只是简单描述“公交车在弯曲的路上行驶”,但我们认为这可以融入更多的藏族元素。因为我小时候也有坐公交车的经历,知道公交车里的氛围是很和谐的,大家一起唱歌,这种氛围能够很好地展现藏族人民的特性。
还有一段是关于瘟疫羊的故事,我们对原剧本也进行了调整。原本剧本中,当地藏族人民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加钱的情节,我们认为这并不符合藏族人民的特性。他们在很多事务上都很有信仰,尊重生命。即使这些羊得了瘟疫,但他们不会因此活埋或杀生。这些调整都体现了我们对藏族文化和人民的深入理解和尊重。
在《回西藏》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去陌生地方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藏族元素、文化、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汉族观众,也能让国外或不了解这个民族的人感到有趣。
其实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拍电影,但我对电影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八九十年代,藏族的文学已经非常兴旺发达,很多年轻人疯狂地想成为小说家或诗人。当时村子里有录像厅,放映的片子让我对画面和这个世界有了最初的理解。后来我对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虽然家人不太理解,但我父亲还是支持我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师从万玛才旦老师,他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刚开始来北京时,我参加了一些进修班和课程。老师建议我先学文学,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积淀。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去了西北民族大学学习文学,后来又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
踏上星途之路的拉华加——对电影的真挚追求与深入解读《回西藏》
自从踏入了电影这片星辰大海,拉华加的心中便燃起了一团不灭的火焰。对于他来说,电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人生的追求与理想的归宿。在剧组里,他始终秉持着学习的心态,积累着经验,期盼有一天能亲自执导自己的电影。这份执着和坚定,如同星光一般璀璨夺目。
这一路上也并非坦途。拉华加十分感谢爱奇艺这个负责任的平台。作为出品方,爱奇艺一直在大力支持艺术电影的发展,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在艺术电影票房难以和商业片抗衡的当下,爱奇艺的这份坚持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谈及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拉华加却看到了事情的两面性。他认为,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疫情过后,只有真正用心做电影、真正有内涵的作品,才能经受住考验,留下精髓。
而《回西藏》正是这样一部作品。作为一部独特的主旋律电影,它与其他影片有所不同。拉华加深受启发,借鉴了国外一些主旋律电影的优点,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等,它们平实却动人,涵盖了全人类的共同体验和普世价值观,容易引起共鸣。
在《回西藏》中,拉华加通过“老孔”和“久美”的故事,展现了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沟通。影片结尾的超现实段落,老孔参加久美的婚礼,喝喜酒、做梦、醒来,这一系列情节都是基于藏族文化的情节设计和融合。
影片中还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老孔在参加婚礼的过程中,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去,仿佛是一场告别。到了久美的房间时,画面变化,壁新增画,诗意盎然。墙上的诗是藏族诗人更敦群培的作品,它呼应了影片主题,阐述了藏族人民对于生命、智慧和精神的态度。老孔的一生虽短暂却伟大,他的精神如同金子般珍贵,永存于这片土地上。
更多关于拉华加和《回西藏》的深入解读,尽在爱奇艺行业速递。想要了解这部电影的更多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就请访问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起感受电影带来的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