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不捡肉,下河不捡鱼是什么意思 古人天灾为什
从古至今,对于古人遭遇天灾的事情,许多人都知之甚少。接下来,跟随趣怪网小编的脚步,让我们一同探寻古人面对天灾的种种经历。
在许多古装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天灾降临,百姓颗粒无收,许多人因此面临饿死的困境。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古人有上山打猎的习惯,但在遭遇天灾之时,为何却选择放弃这一食物来源呢?这其中有何深意?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上山不捡肉,下河不捡鱼。”这意味着,当你在山上遇到死去的或者奄奄一息的动物,尤其是像野鸡、野兔这样的猎物时,不要轻易将其捡回家食用。同样,在河边行走时,如果看到浮在水面上的鱼或者容易捕获的鱼类,也不应随意捕食,因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中毒的风险。
那么,这句话是否科学呢?实际上,不去捡食动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被下了药。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如果这些动物是因为疾病而死亡,它们的体内可能带有大量病菌和细菌。一旦这些病菌进入人体,人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在过去,有些人会故意投放被下了药的猎物,如同诱饵一般,诱使他人上当。为了一时的嘴馋而冒险捡食,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在古代天灾发生时,人们即使饿肚子,也不会轻易上山冒险捡食果腹。因为当古人已经不得不依靠啃食树皮等为生时,山里的动物们往往因为食物短缺而死亡,它们也早已成为其他肉食动物或食腐动物的食物。
古代人们面对天灾的方式是怎样的呢?最常见的天灾包括旱灾、洪灾、瘟疫和蝗灾。这些灾难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是难以应对的挑战。在灾难发生前,古人会提前储备粮食,建造粮仓以备不时之需。当民不聊生时,便会打开粮仓放粮以应对天灾。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需要层层上报,由于古代没有邮件和电话,快马传书也需要时间,导致审批通过后传回受灾地区时,已经有很多人饿死了。
除了储备粮食外,古代朝廷还会减免税收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当灾难来临时,百姓生活困难,无法负担税收。一些明君便会减免税收,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灾难结束后,还会派遣官员到受灾地区帮助进行灾后重建工作。这些措施虽然简单,但却在关键时刻救了无数生命。
面对天灾,古人虽有种种困难与挑战,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地寻找生存之道,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