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严格的昭穆制度,有两位皇帝因此无法
历史的洪流中,西汉王朝熠熠生辉。这个被誉为国泰民安的盛世,成就了“汉民族”的辉煌称号。这一时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典章制度逐渐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就包括古代的丧葬制度。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群雄,建立大汉王朝,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他选定长安西面的咸阳原作为皇家陵园。至今,陕西省咸阳地区仍流传着一首歌谣:“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这足以说明咸阳市境内的咸阳原密集分布着皇家陵园。
西汉的帝王们在建设长安宫殿的也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陵墓。先后有11位皇帝在即位一年内开始修建陵园,所投入的财政竟占到了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这些陵园不仅体现了皇家威严,也是当时社会制度的象征。
西汉继承了陵寝制度并有所发展,陵园呈方形,只有一重城,陵墓位于中央,坐西朝东。据《汉旧仪》及《皇览》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广阔,墓冢高大,地下墓室深邃,布局严谨。这些记载在不少发掘中得到了证实。
这些帝陵的基本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墓冢呈复斗形,上小下大,一派肃穆景象。地下墓室四方中央各有一门,称为羡门。通向地面的羡道四通八达,延伸出四条道路直通围墙正中的司马门。在这片黄土深厚的咸阳原上,共有九位西汉皇帝的陵园分布于此。
西汉的两位皇帝霸陵和杜陵却建在长安郊外。这其中有何玄机?为何这两位皇帝没有与祖父们同葬一地?
原来这一切都是严格按照昭穆制度来安排的。昭穆制度是古代宗庙排列次序的规矩。在昭穆制度下,西汉的十一位皇帝的昭穆序列井然有序。由于汉惠帝和汉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之子,同属穆位,因此不能在同一陵区。同样地,汉宣帝与汉昭帝的昭穆序列相同,因此也不能进入同一陵区。
值得一提的是,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共同开创了著名的盛世时期。而汉宣帝则在其任期内彻底结束了与匈奴的长期战争。当年汉武帝耗费国力打败匈奴后不到百年时间,匈奴就重返边境。而汉宣帝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匈奴单于到长安朝见称臣汉朝结束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战争实现了国家和平繁荣的稳定发展这不仅彰显了西汉帝王的治国才能更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在这个时代里西汉王朝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成为了后世子孙永远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