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原国家,都要坚持不断往西域打?
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就一直将目光投向西域,不断拓展其疆域。在西域那一块广袤的土地上,自汉朝开始,中国古代的疆域从中原一直延伸到西域,形成了一块狭长的地带。
这块地带,宛如一条通往文明与繁荣的桥梁,被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
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经济文化的交流并非打西域的主要目的。在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地域广大,足以满足自身需求,无需与外界交换。对于外来的物品,古人往往视为奇异无用之物,追求这些被视为不务正业。统治者若过分追求,会被认为道德有亏。
在经济方面,古代中国重视粮食储备,而非交流。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有限,粮食丰收并不常见,大部分时期都需要防范欠收的风险。古人更倾向于储存粮食,而非进行贸易。商业在古代受到抑制,商人的地位低下,因为古人认为商业是不稳定的因素,会破坏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结构。
在文化方面,古代中国同样拒绝交流。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所有言论都需要符合儒家经典。外来文化不被接纳,甚至被视为异类。中原国家文化优越论的观念深入人心,周边国家和地区应该来学习中原文化。
那么,古代打西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边关的安全问题。北方边关的安稳是古代中国的重中之重。匈奴等北方民族的袭扰使得中原国家时刻警惕。为了断掉匈奴的后路,汉朝等中原国家选择与西域的国家和部落联合,共同抵御匈奴。虽然实际效果有限,但汉朝不断往西域开拓,控制的面积越来越大。
扩大版图面积也是古代中国打西域的原因之一。虽然相对于其他方向,往西北方向的西域打是扩大版图面积的最佳选择。东方和南方都是大海,西方是高原,北方是沙漠和沼泽,都不适合扩张。而西域的战马对中原国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也是打西域的原因之一。战马在古代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汉朝曾为了获取西域的战马而攻打大宛。
古代中国打西域并非完全为了经济文化交流,而是为了边关安全、大版图的诉求以及战马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西域一带对中原国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通往文明与繁荣的桥梁,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扩大版图的重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