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为何食客三千?他待这些食客们如何?
在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名叫田文,人们更熟知他的称号——孟尝君。他出身于齐国公族,父亲田婴曾身居齐国相位。当田婴辞世后,田文承袭了他的地位,成为齐国的宰相。他的名声之响亮,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君王齐闵王。这一切的声名,源于他独特的养士之道,这些士被称为“食客”。
何为食客?这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局面下的特殊产物。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许多曾经的贵族落魄,其中包括那些被吞并的小国度的贵族。虽然他们的身份标识为庶人,但他们并非普通的百姓。贵族后裔的庶人注重教育,他们绝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沦为粗俗之人。如同孟母对孟子的期望,她希望儿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远离无知和玩乐,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许多贵族在落魄后依然重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仍然坚信教育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潮流:贵族们会自行承担费用,在家中供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有的擅长武艺,有的精通谋略,有的擅长辩论,有的擅长各种技艺。在这些食客中,甚至能找到模仿狗吠和鸡鸣的奇人异士。孟尝君的门客中就有这样的人才。
孟尝君收养这些食客时并不计较他们的出身和过往。即使是正在逃亡的犯了死罪的人,他也照收不误。为了供养这些食客,孟尝君不惜卖掉全部家产,以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投奔他。每次从外面回来,孟尝君都会首先与食客们会面,讨论大事。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食客用餐。一位食客因怀疑孟尝君轻视他们而质问孟尝君,认为他们的食物不够丰盛。孟尝君让他走近来看自己吃的食物,结果这位食客发现孟尝君与他们吃的一模一样,感到羞愧难当,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件事传开后,更多的人对孟尝君产生了敬仰之情。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宣太后却揭露了孟尝君的真实面目。她指出孟尝君并不会与食客一同享用简朴的食物,而是在他们离开后独自享用珍馐佳肴。但这并不影响孟尝君在食客心中的地位和他们对他的敬仰。他的养士之道,他的慷慨大方,他的谦逊待人,都使得他成为战国时期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在食客的拥戴和支持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