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16年的太后病逝前对皇帝留了什么遗言
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的春天,一位垂帘听政已达十六年之久的四十岁的女性,因偶染风寒而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留下了三道遗言。
她的第一道遗言,是希望陛下能大赦天下,以此弥补她心中的内疚。第二道遗言,是希望陛下能宽恕她的家族子弟。第三道遗言,则是她希望能与先帝合葬。
邓绥去世后,汉安帝遵循她的遗愿,大赦天下,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洛阳北邙山上。对于汉安帝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摆脱阴影、重获自由的机会。他如同一条苏醒的蛇,一朝灵蛇出洞,开始了他的“嗜血的”之路。
第一步是投石问路。邓太后的尸骨未寒,汉安帝就开始追封自己的生父和生母,以此试探“邓氏集团”的反应。由于邓氏集团还沉浸在失去首领的悲伤中,对汉安帝的行动并未做出反应。
看到投石问路的效果不错,汉安帝紧接着进行了第二步——含沙射影。为了彻底搬掉邓氏集团,他采取了“清其外围,层层推进”的策略。他对依靠邓氏集团的宦官集团下手。其中,对发明造纸术的蔡伦,汉安帝既爱又恨。最终,他决定对蔡伦动手,将其交给司法部门审讯。蔡伦最终选择服毒自尽。
接下来,汉安帝打击蔡伦的目的是为了剪除邓氏集团的羽翼。他追封祖母宋贵人为某称号,同时展开了第三步行动——旱地拔葱。没有邓太后的支撑,邓氏集团已陷入困境。此时不采取行动,更待何时?
受害者们联手状告邓氏集团的罪行,罪恶昭彰。汉安帝当机立断,开始一网打尽的“拔葱行动”。他先把邓氏集团的中流砥柱降职遣返,然后对重量级人物进行流放。接着,他对骨干成员一顿贬斥,摘掉他们的官职,贬为庶人。
降职、贬斥、惩罚只是开始,汉安帝接下来才真正亮剑。他指使地方官员逼邓氏集团成员自杀。邓氏集团的骨干成员为了免去羞辱,几乎在一夜之间消亡殆尽。
唯一的两条“漏网之鱼”是邓广德和邓康。前者因为裙带关系得以保身,后者因为敢于摸老虎屁股重获重用。汉安帝为了安抚天下,摆出一副圣明天子的模样,将逼死邓氏兄弟的地方官装模作样地处理了一通,同时召邓家其余成员返京,明为解决后顾之忧,实为软禁。而对那些“含冤而死”的邓氏集团成员,则进行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