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帅府建筑装饰为何选中“苏武牧羊”
在金碧辉煌的高门府第与充满诗意的书香门第间,每一处宅院都映射出其主人的身份与品味。尤其是在那些坚硬的砖雕、木雕、石雕中,更是凝聚着主人的深厚情感与内心世界。张作霖,这位行事硬朗、性格鲜明的东北大亨,虽被外界笼罩在纷繁复杂的传说中,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情怀与信仰。
他的帅府,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情感的寄托。在众多石雕作品中,唯独两幅作品引人注目——苏武牧羊与堂下易牛笑齐宣。这两幅石雕背后蕴含着张作霖独特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倾向。
谈及这两幅石雕的选择,不得不提到背后的深意。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爱国传说,更是一个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象征。张作霖选择将此典故置于帅府内宅,显然是希望自己和子女能够时常受到其熏陶,培育出坚定的爱国情怀。这不仅体现了张作霖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更显示出他期望家族子孙能够秉持同样的信念和精神。
《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的作者、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副馆长曲香昆对此有深入的解读。他提到,张作霖的一生虽然充满争议,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始终坚定立场,从未做出有违国家利益的事情。他与日本人的斗智斗勇,更是为人所称道。他常言:“我不能做让子孙抬不起头来的事情。”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更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居所传递给子孙的精神力量。
再来看堂下易牛笑齐宣的石雕,画面中三只牛在大桑树周围或仰天嗷叫,或在觅食,或在奔跑,生动展现了牛的自然状态。结合张作霖的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他如同这些牛一样,性格直爽、刚毅,同时又不失幽默与豁达。这种性格与情怀,正是他选择这两幅石雕的重要原因。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在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期间,张作霖的子女们无一成为汉奸。即使面对亲人的背叛,张学良也能大义灭亲,这种坚定的立场与信仰,正是张作霖言传身教的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幅石雕不仅反映了张作霖的爱国情怀,更是他一生信仰与追求的最好体现。
在这两座石雕中,我们看到了张作霖的坚韧、爱国、幽默与豁达,也看到了他对家族、国家的深沉情感与期望。每一处细节、每一笔题款,都是他的情感与信仰的凝聚,也是他对后代的期许与教诲。